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6 12: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单
学校: 姓名:
学科课程标准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课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道东汉兴亡的史实、“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逐渐养成历史对比意识,掌握历史对比的方法,培养历史对比能力;
3.通过分析表格与史料,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表现与原因;同时通过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4.从歌词与民谣中,知道东汉后期的社会状况,了解黄巾起义的社会背景;
5.根据东汉从“光武中兴”到黄巾起义的基本脉络,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专权。
一、环节与形式(过程)教师做什么
二、核心问题
(方法1:思维主体)
学生行动
(方法2:行为主体)
核心素养培养点
(方法3:培养主体)
(提炼关键词即可)
1、导入:出示汉武帝陵系列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么?
观察图片,思考作答。
通过教师讲述的汉光武帝陵的概况以及对刘秀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本课历史学习的兴趣。
2、新授: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
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阅读课文相关史实部分,概括作答。
厘清西汉灭亡、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建立基本的历史时空观念。
3、多媒体展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等史料。
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汉光武帝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一下“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之后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分析“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背景、措施、结果,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
4、教师归纳概括“光武中兴”的基本含义;
多媒体展示有关汉文帝、汉景帝的故事。
比较一下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交流概括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启示。在教师的带领下讲讲述奖赏闭门人、寻访严子陵等故事。
从史料到含义的概括,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同时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观念。
5、过渡语: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但是东汉这个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呢?
什么是外戚?什么是宦官?
学生根据课本及史料概括作答。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6、展示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格。
1.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什么?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2.说一说,他们的即位年龄和寿命对朝政有什么影响?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课本分析后总结回答
通过识读历史表格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加深学生对外戚宦官专权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理解。
7、呈现汉顺帝时期京都出现的一首歌谣。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使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状况?
分析,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实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8、继续呈现歌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上面的这种状况,导致民间有什么样的情绪呢?
翻译,回答。
从歌谣入手激发学生对文字史料的研读兴趣,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9、教师呈现一组东汉安帝至灵帝统治时期,有史可据的农民起义的次数史料。
这种反抗的情绪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对东汉政权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是发生在灵帝刘宏统治时期的而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叫什么?
依据数字,概括思考作答
让学生通过数字的归纳与对比,进一步印证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
10、出示黄巾起义相关历史要素的表格(背景、领导人、口号、起义时间、结果、影响)
谁能来讲解一下黄巾起义的故事?
学生看课本总结回答,整理自己搜集的有关黄巾起义的史实,进行讲解。
进一步掌握列表这一重要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同时通过这一事件了解每一历史事件应有的历史要素。同时通过讲解黄巾起义的故事,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这一方面。
板书设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25年 刘秀 洛阳
光武中兴的措施
外戚、宦官
黄巾起义
太平道 张角 184年
教学反思
方向性问题:本课时间跨度大、历史专有名词较多,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厘清东汉兴与亡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了解重要时间节点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方法性问题:通过历史图片、表格、历史歌谣、文字史料等多种方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方面。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对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事实判断,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与影响等进行初步探讨,实现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
专业性问题(微表达——学科重点、有效方法、感悟心得)
依据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增强历史说服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和重要途径,但是史料实证在进行历史解释的时候也是有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