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题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型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 归纳法
讲述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地图册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参议院行驶立法权
行政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权
司法独立
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宪政意识。
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四、练测促学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B )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广州
2.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 D )
A.《中华民国约法》 B.《定国是诏》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小军同学最近从市场上收藏到一枚旧银币,银币正面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那么银币反面上的人物应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袁世凯
4.李大爷08年时92岁了,请问他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D )
A.民国二年 B.民国三年 C.民国四年 D.民国五年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巩固学习效果
五、拓展延伸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及局限。
结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习题,预习第11课
课堂总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加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