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分层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分层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6 18:48:51

文档简介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培优练习
1. 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 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 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 首先举起义旗,掀起护国战争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 黎元洪 B. 蔡锷
C. 李烈钧 D. 唐继尧
3. “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缺乏统一领导 B. 列强干涉
C. 国民党力量弱 D. 脱离人民群众
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 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 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 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5.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实现皇帝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刺杀案件】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幕后指使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遇刺身亡。
(1)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2)为什么幕后指使者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为共和而战】
学+科+网...
(3)图片反映的事件是由哪几位人物掀起的?该事件对袁世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北洋风云】
(4)图中三位人物分别是哪派军阀的代表?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控制的势力范围。
(5)图中三位人物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故选A。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这一事件被称为护国战争。由此可见,掀起护国战争的历史人物不包括黎元洪,所以答案选择A。
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可以看出,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讨袁军缺乏统一领导,因此选A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是段祺瑞,都是不断地对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破坏,为了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和护国运动等,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答案】(1)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等。袁世凯。
(2)袁世凯怕暴露了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治(忙于向列强借款,准备镇压国民党)等。
(3)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影响: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举国上下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
(4)段祺瑞是皖系军阀的代表,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代表,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5)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全攻震惊,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袁世凯,由于宋教仁改组了国民党,想通过组织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阻止其专制独裁,袁世凯极端仇恨,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2)依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怕暴露了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向列强借款,准备镇压国民党等;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护国战争,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起;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举国上下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
(4)依据所学可知,段祺瑞是皖系军阀的代表,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代表,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5)依据所学可知,皖系、直系、奉系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基础练习
1.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
A.孙中山 B.蔡锷 C.宋教仁 D.黄兴
2.“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3.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4.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5.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它”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史料中孙中山讨伐的是( )
A.段祺瑞 B.袁世凯 C.冯国璋 D.曹锟
7.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9.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直系军阀——段祺瑞
B.奉系军阀——张作霖
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
10.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
A.贪官横行 B.割地赔款 C.徭役繁多 D.军阀混战
11.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12.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就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爆发
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
13、 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战争 D. 北伐战争
14、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是 ( )
A. 宋教仁被刺 B.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 袁世凯称帝 D. 张勋拥溥仪复辟
15.辨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民国建设肇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知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实际上又是怎样的?
结合史实,袁世凯后来是如何独揽大权的?
参考答案
1.【答案】C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D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D 
8. 【答案】D 
9. 【答案】A 
10. 【答案】D
11.【答案】C 
12. 【答案】D 
13. 【答案】A
14. 【答案】A
15. 【答案】(1)总统权力全面加强,从三权分立到总揽大权。(2)袁世凯表面上赞成共和,反对专制。实际上却加紧实行独裁统治。(3)迁都北京,改组内阁;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以指定继承人。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提高练习
1.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宋教仁被刺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权力之争
B. 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 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D. 共和和专制的矛盾
2. 导致20世纪初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
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③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 ④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3. 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战争 D. 武昌起义
4.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 篡夺革命果实 B. 镇压二次革命
C. 出卖了维新派 D. 公然复辟称帝
5.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6.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A. 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 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弱点
D. 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7.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_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8.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不断增长
9.下列关于护国运动的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
C.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D.它的结果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0.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因为袁世凯代表了封建大地主的利益,而宋教仁代表了新型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矛盾冲突的根源。由于宋教仁改组了国民党,想通过组织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阻止其专制独裁,袁世凯极端仇恨,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由此可见,“宋教仁被刺案”的发生实质上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根源即根本原因,四个选项都是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征可知,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导致20世纪初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是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并不一定出现军阀割据局面。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专题复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次革命是因为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实行专制,孙中山亲自领导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护国战争是因为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孙中山没有亲自参加,不符合题意;选项C护法运动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孙中山没有亲自参加,不符合题意;选项D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农历辛亥年)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孙中山没有亲自参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护国战争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了共和制。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A
【解析】为了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将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故选A。
7、【答案】B
【解析】“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以失败告终,故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指1912-1928年,A、C、D分别符合这时期内经济、思想、阶级方面社会进步状况。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各派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B表述错,故选B。
9、【答案】C 【解析】护国运动是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的努力,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虽然捍卫了共和制的形式,但并未完成资产阶级的反帝反封的任务。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同样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