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电磁场的理论;
(2)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公式及接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赫兹实验的过程与分析和阅读“资料活页”,体会解决问题,应抓住关键,并善于类推和联想。
(2)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会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电磁波有效发射的条件,调制的含义及调制方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及其应用。
3.无线电波接收原理。
教学难点:
1.无线电波调制的含义和方式的区别。
2.“电谐振”概念的形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与交流法
(一)引 入
1、一个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研究了这种现象,认为若电路闭合就会有感应电流;若电路不闭合,则会产生感应电场;这个电场驱使导体中电子的运动,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
2、分析:
①恒定的电场周围无磁场,恒定的磁场周围无电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
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同周期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同周期的电场。
(二)新课教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微波。
2.无线电波的发射:如图所示。
①调制: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
②调幅和调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无线电波的接收
①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②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调谐电路如图所示。通过改变电容器电容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
③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
例1:LC回路的频率为100赫兹,电容为0.1微法.求电感是多大? ( 25H )如果LC回路的频率为1000赫兹,电容不变,电感又是多大? (250H )
例2:一台收音机的接收频率范围从f1=2.2MHz到f=22MHz;设这台收音机能接收的相应波长范围从λ1到λ2,调谐电容器的相应电容量变化范围从C1到C2,那么波长之比为?(λ1:λ2=(10:1),电容之比为C1:C2=(100: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