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学习目标
1 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到达地区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2 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基本事实,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东南亚
印度洋
请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各是什么
1.重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是永乐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3.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_______和_________。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从图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郑和下西洋盛况
郑 和 下 西 洋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从上表中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长
多
大
广
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阅读课本70---72页后回答:
郑和下西洋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次数,出发地点,最远到达地区,交换的物品,地位,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1405年
1433年
7次
刘家港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交换物品:丝绸、 精美瓷器、 上等茶叶和漆器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远航的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随行的大明官员,担负着协助郑和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使命,你将会带给他们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呢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有什么特点?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物质条件)
2、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技术条件)
3、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个人条件)
明代罗盘
在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想:为何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信息?
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即抗倭原因。
4.抗倭部队名称
5.抗倭经过
自主探究:72--74页
戚继光抗倭
倭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明朝国力衰落,海防松弛;日本国内政局动荡加剧;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戚家军
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戚 继 光 抗 倭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他进行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事业,符合人民的利益 ; 2.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戚继光决心将自己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安危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的功名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说上话的人是生活在哪个朝代?他是什么人? (2)此人编练的军队称什么?
(3)“海波”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了“海波平”,他进行了什么重大活动?结果如何?
(4)今天我们如何来评价此人?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明朝 戚继光
戚家军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抗倭(打击日本海盗)最终肃清倭寇
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 品质:早年立志,矢志不渝,为国尽职尽忠 。
戚继光和岳飞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戚将军:为什么你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我不是呢?
岳 飞 戚继光
抗击对象 国内女真族统治 外来侵略势力
代表利益 中原和江南人民 中华民族
评价 抗金将领 民族英雄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课堂练习
1.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A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岳飞 B.文天祥 C.俞大猷 D.戚继光
D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4.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B
5.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B
6.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