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8-03 15: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电是什么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1课时
(2) 重点.难点:
从实验探索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有力,归纳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归纳验电器臬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是难点。
(3)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两个部分:电与我们的生活、两种电荷。首先,让学生知道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学习、生活及高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正面列举一些电的重要应用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上图,加深学生对民和我们的生活的认识。
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和相互作用规律时,要注意实验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荷只有两种时,要注意逻辑关系。在该实验中,教师要巧妙的点拨,先让学生猜想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和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然后按照书上控究计划和实验的进程,进行探究,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归纳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通过“信息窗”介绍磨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验电器”的教学中,教师要展示实物并让学生观察,介绍各部分的名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讲座让学生认识验电器的制造原理和用途。
(4)课标要求:
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
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能通过“试一试”归纳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5)措施与建议:
关于“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建议让学生想像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将会臬?这对激发学性的举、求知欲是有益的。
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和相互作用规律时,建议由学生文具盒内、身边的器材来进行探究,这样接近了物理学与学生的、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从生活走向了物理。让学经历物理探索的全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再通过“迷你实验室”加深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验电器”的教学中,可以补充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性质的实验。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
2、 知道 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5、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反、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上、验电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板书课题: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电是什么 观察课本彩图,思考电的用途积极思考回答 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电”有初步认识
磨擦起电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磨擦起电现象教师巡视观察指导教师归纳总结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结论:一些物体被磨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磨擦起电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回答实验情况,并归纳结论思考回答
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几咱电荷?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与绸子磨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图13-7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并归纳实验结论。教师归纳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结论:被毛皮磨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民荷不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定和电茶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演示“迷你实验室”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并介绍磨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磨擦起民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验电器:提出问题: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构成的?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让学生观察实物、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教师通过“加油站”介绍静电感应现象。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 猜想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归纳实验现象阅读课本、明确概念、观察实验、加深认识。思考讨论、思考、回答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中要教育学生与别人合作,分析归纳结论时要分步骤注重实验操作的效果
?求目标,让学生小结 依据目标小结 可以投投影目标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64-P65开放性作业。 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实验探究(一)         二、实验探究(二)       验电器
1、磨擦起电             1、两种电荷:正电荷    1、原理
2物体带电                     负电荷    2、构造
                   2、电荷间作用规律     3、使用
教学反思: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3、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图和学会画电路图,在实验探究 学生经历以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 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两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两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蓄电池、电路图符号挂图。
学生用器材:一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电路①提出问题:利用你手中的器材,怎样可以使小 灯泡发光?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发表看法。③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使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条件。教师进行归纳。●结论: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结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称为电路。板书课题: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⑤提出问题:你见过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还有哪些?(电源:蓄电池、发电机等;用电器:电风扇、电视机等;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等;导线:铅、合金、铝等)⑥指导学生阅读“加油站”然后归纳电流与电流方向的定义。(展示蓄电池)◆结论: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信息窗”,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路、开路和短路①教师通过教材插图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及短路的危害性。②让学生依据教材插图连接实物图,去操作通路、开路和短路。对于短路现象,可让学生去摸导线发热来体会电流过大。教师强调: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容易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以后连接电路定要注意。③课下思考题:短路时电路中电流为什么会很大?三、电路图①教师引导: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单,通常不画实物图, 猜想动手做实验思考、回答识记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做实验体会短路现象,认识短路危害 鼓励学生 大胆猜想,积极实验
而用国家统一现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无件出示示教版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②每组挑出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画电路元件符号比赛,看谁画的准确,规范,及时给予表扬。其他学生在下边画。③教师演示电路图的画法。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路板上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④组织学生讨论电路图的画法,纠正错误的画法,总结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识记电路元件符号积极动手画图画图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从认识实物到画出电路 图的能力
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 依据目标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68-69练习 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作业: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第二节让电灯发光实验探究:电路的组成      二、电路三状态    三、电路图1、电路2、电路各元件的作用        开路、通路、短路  1、电路元件符号3、电流                        2、电路图4、电流的方向:
教学反思: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 会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交流与合作。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难点是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电路板、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
学生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
教学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教师展示串、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图。(教材插图)1提出问题:在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止一个,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尽相同,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3教师检查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然后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初步概念。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观察思考 回答识记 思考 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其相应电路图。教师巡视指导。5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电路图,进行讲评,并示范正确画法,强调注意事项。6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教师巡视指导。7教师示范连接电路图,并强调注意事项: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连接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避免电源短路。特别是对并联电路要重点讲解、示范8 提出问题:哪种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哪种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 观察 作图认真听讲 辨别认真观察思考 归纳 教师要做好示范,及时矫正出现的错误
实验探究: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1 实验探究的目的:用你想到的各种连接方式把灯泡和开关接入电路,使灯泡都可以发光,让开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控制电灯泡的工作。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实验。先让学生画电路图,然后在连接实际电路。3 教师把学生设计的可行电路图进行汇总,分成三类:第一类:1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通断。第二类: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通断而不影响另一盏灯的通断。第三类:其他设计电路。 第一类和第二类电路图如图084所示。4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材“交流与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特点: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开关只需一个,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并联电路特点:电流路径有多条,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5教师投影教室的照明灯泡连接方式,让学生先判断连接方式,再画出其相应电路图。 思考 讨论 画图 连接思考 回答 归纳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 依据目标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3—74开放性作业 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 、串联电路 二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
教学反思: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课时教案(一)
教学目标:
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电流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板书课题) 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板书:电流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 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观察、讨论、回答观察、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实验观察 鼓励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 依据目标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7,开放性作业1—3题。 完成练习,矫对答案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一)一、电流 二、电流表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二)
教学目标:
⒈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关系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中电流间的关系。
⒉学会电流表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连接。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难点是电流表在并联电路中的连接。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两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一个开关、若干条导线、教学电流表
学生用器材:两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一个开关、若干条导线、学生用电流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①提出问题:如图091所示,a、b、c三处的电流大小是什么关系?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③让学生按电路图进行实验,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④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a、b、c三处,合上开关后,将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电流表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I/Aa处b处c处⑤让学生根据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⑥让不同组之间互相比较,如果发现某小组实验结论与其他小组相关较大,要共同查找大原因。教师板书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1=I2=I3=……=In 观察、思考大胆猜想、回答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思考、归纳交流、讨论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电流间的关系。①提出问题:请猜想一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结果。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电路图。例如图092所示。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让学生按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电流表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I/Aa处(干路中)b处(支路中)c处(支路中)⑤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不同组间进行交流。⑥教师板书结论:在并联电流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n 大胆猜想思考、设计并联电路图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归纳结论 设计电路图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真正自己动脑、动手。
教师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电学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认真听讲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8开放性作业4—11题 完成练习,校正答案
板书设计: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二)实验探究(一) 实验探究(二)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关系 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电流间关系⒈电路图 ⒈电路图⒉实验结论:I1=I2=I3=……=In ⒉实验结论:I=I1+I2+……+In
教学反思:
第五节 测量电压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⒉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索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及其读数。难点是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三节,5号、7号电池各一节,纽扣电池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
学生用器材:1号干电池三节,小灯泡两只,5号、7号电池各一节,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纽扣电池一个,学生用电流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电压演示:教师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在示教板上串成最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然后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①提出问题:为什么电路此时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②上节课引入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这节课我们还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电流的形成。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图096)。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③提问: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右管呢?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流动?④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归纳。水压(又叫水位差)是使水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⑤教师利用电脑设计程序(如图097)表示水流动的动态过程。如果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使A处的水总比B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压,于是水管内有持续的水流。抽水机 提供 → 水压 形成 → 水流。⑥指导学生看图098所示的电路(示教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教师讲解:电源正极聚集大量的正电荷,在电源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而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 提供 → 电压 形成 → 电流。板书:1、电压⑦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几种常见的电压值。 观察思考仔细观察思考回答讨论回答观察领会认真听讲阅读、识记 用水流来类比电压,一定结合实验和图形展示,增强直观性类比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逻辑性。
二、电压表①教师展示电压表,说明是用来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是。与电流表盘对比不同点。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电压表使用说明”和观察电压表,总结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读数方法。③让学生看课本图13—45,然后完成相应练习题。读数方法:①明确所使用电压表的量程;②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③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阅读、归纳练习电压表读数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①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压表测电池两端电压?②让学生根据教材图13—47测一节1号干电池电压、1节5号电池电压、1节7号电池和一个电子表上用的纽扣电池的电压,填在下表中:电池1号5号7号钮扣电池电压/V③让学生再分别测两节干电池串联,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填入下表:电池1节干电池两节串联三节串联电压/V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结论。结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干电池电压之和。测串联电路的电压:①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它的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③让学生根据教材图13—48实物国家连接图进行实验,用电压表分别没出UAB、UCD、UAD,填入下表中:UAB/VUCD/VUAD/V④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实验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n测并联电路的电压:①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之间是什么关系?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③让学生根据教材图13—49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UAB/VUCD/VUAD/V④分析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U=U1=U2=U3=……=Un让学生比较电流与电压,列表小结: 动手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大胆猜想进行实验讨论、回答大胆猜想进行实验对比、识记 测电池两端电压时注意量程的选择加强前后知识总结。
巩固练习: 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82开放性作业。 完成练习,校正答案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测量电压
一、电压⒈电源→电压→电流⒉单位:V、KV、mV⒊常见电压值 二、电压表⒈量程⒉符号⒊使用规则 三、电压表测电压⒈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1+U2+……+Un⒉并联电路电压特点:U=U1=U2=U3=……=Un
教学反思:
图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