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人民版必修一 河北衡水中学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河北衡水中学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河北衡水中学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地位春秋战国汉朝秦朝魏晋隋唐宋明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沉重打击
独尊为什么独尊的是“儒学”?
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学”的?
“独尊儒学”有哪些影响?百家争鸣→儒学独尊一、“独尊儒学”的背景社会潜伏着危机民族矛盾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阶级矛盾有为 西汉初立:“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无为而治"萧规曹随文景之治}1、时代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
论从史出
汉初儒学的地位和作用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一块和您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权叔孙通。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在叔孙通的指挥下,来朝庆贺的群臣都排着整齐的队伍鱼贯而入。刘邦赐酒,大臣齐刷刷地作揖谢恩,然后端起酒杯,分批向刘邦敬酒。整个典礼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人喧哗。刘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2、儒学复兴:利于礼乐秩序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上谓布曰:“何苦而反?”16岁登基
21岁亲政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天人三策称圣意,董生一举天下知。”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王道以教化为大务,“以刑罚为辅。”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春秋繁露》探究活动一 下列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什么关系?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 ——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
比较先秦儒学与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主要不同点百家之一独尊现实问题现实、神学重教化、轻权术轻教化、重权术16岁登基
21岁亲政在位54年二、汉武帝“独尊儒学”的措施1、思想:接受新儒学思想。
2、政治:重用儒士。
3、教育: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太学怎样体现“尊儒”?太学里教什么内容?
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
太学对人才是否有吸引力?为什么?中央官学——私学太学…………教育+选官察举制:孝廉、明经 民间社会儒家学说官方儒家思想察举制太学意识形态……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 ①
——顾颉刚《秦始皇传》 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给后世留下这样的印象:注:①秦始皇实际上是让天下人“以吏为师”,只读政府许可的书。民间社会儒家学说官方儒家思想读书
(儒家经典)察举制太学——做官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意识形态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探究活动二 “独尊儒学”有哪些影响?三、“独尊儒学”的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儒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3、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4、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独尊儒术”的背景
二、“独尊儒术”的措施
三、“独尊儒术”的影响课堂小结地位春秋战国汉武帝秦朝魏晋隋唐宋明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沉重打击正统三教融合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理学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巩固练习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课后探究 古为今用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