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观察身边的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现象,能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
2.初步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练习用化学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2.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的习惯。
3.练习提出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重点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化学学习的内容
难点
描述观察到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激趣—阅读
教
学
过
程
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课堂,一开始心理上就会对化学产生好奇和很多疑问,这一点对上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课堂上自始至终应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并且要不断使其强化。
教学开始,教师需作简单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也很重要,要拉进学生与你的距离,让学生对你产生亲切感,对你产生敬慕。
学生翻开书,看p2图1-1片刻,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再提出一些问题)。要知道这些问题,大家一起来学习化学。这节课先解决……(图1-1中的问题),给出第1节课题。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教材p1~4内容。
1.你家里有哪些塑料制品?它们的性能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2.人们穿的衣服一般是由哪些面料制成的?这些面料各有什么特点?你知道为什么吗?
3.你知道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知道制造飞机、汽车、轮船都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性能?原因是什么?
5.你能列举出一些药品的名称和它们的性能吗?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6.你知道以上这些物质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7.你知道生命现象与化学有什么关系吗?
8.除了以上这些物质,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化学物质?(结合检查站),就这些物质,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以上这些思考题,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举出一些相应的例子、性能,对“为什么?”学生不可能说清楚,这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化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铺垫。
阅读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有条件的,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投影相关的图片、展示一些实物。
通过讨论、交流,实际上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了,教师可以引导由学生概括出来。
[提问]:什么是化学?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随堂练习]
[作业]
个性化设计
板
书
设
计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集
体
意
见
课
后
反
思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1.2化学实验室之旅(1)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初步认识学习药品的取用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药品的取用操作
难点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分组实验—练习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参观化学实验室
讲解:实验室的要求及安全知识
联系课本8—9页,讲解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活动二]基本实验操作(边演示边讲解)
1.固体药品的取用(阅读课本P10,完成板书内容)
演示1.向试管里加入粉末状固体。
演示2.向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
总结操作要点:“一横二斜三直立”
学生分组实验。
2.液体药品的取用(阅读课本P10)
边演示边讲解 1.直接倾倒法取液:
2.液体的准确量取及量筒的使用
3.滴管的使用
总结操作要点:“瓶塞要倒放,标签冲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学生分组实验:1. 直接倾倒法取液
2.准确量取5ml液体
个性化设计
板
书
设
计
1.2化学实验室之旅(1)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1).“三不”原则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节约药品 (2).液体药品的取用
(3)用剩药品的处理
二.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
集
体
意
见
课
后
反
思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1.2化学实验室之旅(2)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难点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分组实验—练习
教
学
过
程
[回顾与复习]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2.固体药品取用的操作要领;
3.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要领。
[阅读课本P11]
[讲解并演示]
3.给物质加热
介绍酒精灯的构造,点燃酒精灯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熄灭酒精灯。
操作要点:
(1)要用火柴火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2)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先将试管来会移动预热,然后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的物质集中加热。
(3)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4)加热时,试管口不得对准人。
[分组练习]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至沸腾。
4.仪器的连接
操作要点:
1.由下而上,从左到右。
2.拆除时,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3.乳胶管的口径应比玻璃导管的口径略小,其密封性才能更好。
4.橡胶塞进入试管等仪器口约1/2—2/3为宜。玻璃管进入乳胶管约1cm为宜。
导管穿过橡皮塞约0.5cm为宜。
5.仪器的洗涤
[讲解并演示]仪器的洗涤方法以及试验后仪器的放置方法
操作要点:
先将药品倒入指定容器,然后用水冲洗,必要时用试管刷刷洗。
试管洗涤后,将试管口向下放置于试管架上。
将实验仪器整齐的摆放在实验桌上,擦干台面,清理台面及周围的垃圾。
[小结]学会常用的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顺利开展化学实验的保证。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的乐趣。
个性化设计
板
书
设
计
3.给物质加热
4.仪器的连接
5.仪器的洗涤
集
体
意
见
课
后
反
思
1.3 物质的变化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1.3 ??物质的变化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实验探究、总结、讲解、练习
教
学
过
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1.3 物质的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发现火柴梗分成了两截 演示[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 发现水由固体变为液体又变为气体的形式[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6?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火柴梗的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可见黑色的固体出现。演示[实验1—7]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镁条燃烧时发现出白光,并且发热,燃烧后生成了黄色的固体
[提问]实验6、7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回答]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随堂练习]见学案
[作业]
个性化设计
板
书
设
计
1.3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 1.概念
2.特征 2.特征
集
体
意
见
课
后
反
思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能初步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初步掌握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铜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难点
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讲解—讨论—阅读—归纳练习
教
学
过
程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一、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镁和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都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练习]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讲解]科学探究时刻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没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板书]一、观察与问题
[实验1-5]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看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板书]二、假设与预测
三、实验与事实四、解释与结论
五、表达与交流
六、拓展与迁移
[小结]铜片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用化学反应来表达:
铜+氧气 氧化铜
并注意要正确的使用酒精灯来加热。 [随堂练习] [作业]
个性化设计
板
书
设
计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物质的性质 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集
体
意
见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