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熟记主要成分占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以空气为例,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重难点透视
重点:实验探究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纯净物与混合物
难点:辨析纯净物与混合物
知识点剖析
序号
知识点
预估时间
掌握情况
1
空气的成分及性质用途
2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3
纯净物与混合物
教 学 内 容
【预习交流】
1.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如果不是,那你已经知道它的那些成分?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3. 拉瓦锡所做实验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空气中的氧气,内部气压减小,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水通过导管进入容器内部,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2-1,观察思考: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3.能否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为什么?
[来源:
4.如果实验出现误差,测定结果小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大约1/5体积。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空气总体积的1/5
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
目前人们能用实验方法精确测定空气的成分,其中最多的成分是______,其次是______。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约为:______78%,______21%,____________0.94%,二氧化碳_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_。空气就是一种典型的混合物。
知识点2: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定义:由两种或者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注意:①由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组分仍保持自己原有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离。
②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固定,不能用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
③混合物没有固定性质,它决定于所含各种物质的原有性质和数量
纯净物
定义: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意:①严格意义上讲,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但只要纯度达到一定
的值,我们就说它是纯净物。化学上讲的纯净物,都是理论上的。
②判断某物质是不是纯净物,主要根据它的组成是否单一,能否写出单一的化学式。
思考:海水、自来水、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吗?
【课堂练习】
1.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为21%,含氮78%
B.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C.空气中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D.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小明用图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
A.1:5 B.1:4 C.4:5 D.4:1
4.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洁净的空气
5.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总结
课后作业:
课堂反馈: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课 题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课时2
教学目标
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知道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了解空气污染,培养保护空气的意识。
重难点透视
重点: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知识点剖析
序号
知识点
预估时间
掌握情况
1
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2
氮气、稀有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3
空气污染及保护空气
教 学 内 容
【知识回顾】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含量是多少?
如何在实验室测定氧气的含量的?
【问题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那么各成分氧气、氮气及稀有气体各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
知识点一:氧气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等
2.支持燃烧,可用于燃料燃烧、炼钢、气割气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
知识点二:氮气及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回顾实验2-1,思考:
①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说明了什么?
③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归纳总结:
氮气
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
②难溶于水
③标准状况下密度1.251g/L,密度比空气略小
④熔点-209.9℃,沸点-195.8℃
化学性质
不活泼,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主要用途
①制造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②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充入灯泡、充入食品包装等
③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液氮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总称)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
用途
①保护气
②电光源,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③氦课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说明
过去人们认为稀有气体不会根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称作惰性气体。后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改称稀有气体
知识点三:空气污染与保护空气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主要有哪些?来源主要有哪些?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空气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又容易被忽视的重要资源,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大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酸雨,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动植物等
——臭氧空洞,紫外线超标,危害人类和动物
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气态污染物
二氧化硫
含硫燃料的燃烧
氮氧化物
汽车飞机等尾气排放
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
氟氯烃
空调机冰箱等
固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铅)
汽车尾气、建筑生活垃圾等
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普及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消除污染源。
空气质量日报
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指数内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注意: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2.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3.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4.环境被污染后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
A.使用无铅汽油 B.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C.食盐中加碘 D.工厂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5.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发红光,它是( )
A、氖气 B、氮气 C、氧气 D、空气
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二氧化碳 D、稀盐酸、液氮
7.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常在灯泡内的玻璃柱上涂少量红磷或在灯泡内充入氮气,试解释原因。
课
堂
总结
课后作业:
课堂反馈: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