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凝知晓向云间没。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月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丹阙:红色的宫阙.注解:绿烟:遮蔽月光的云影.白兔捣药:古代神话说月中有玉兔捣药. 嫦娥:古代神话说,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后 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不死药,飞升奔月.当歌对酒时:在听歌饮酒的时候.当,对,意思相同.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
月下独酌
李 白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句句对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句句对译: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
→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
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
成就了这篇佳作。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