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作业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作业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7 21:5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经过: 1931 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 柳条湖 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结果: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 东北三省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3.日本殖民东北
(1)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 ,在 长春 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2)殖民罪恶: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 奴化教育 ,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4.局部抗战表现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 抗日义勇军 ,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局部 抗战开始了。?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 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5.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 山海关 ,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华北自治运动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 不抵抗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6.一二·九运动
(1)经过: 1935 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军警镇压。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2)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3)影响: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7.背景:在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 蒋介石 联共抗日。?
8.爆发: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 1936 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9.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 周恩来 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10.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 十年内战  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下图著作封面中的历史人物是 (B)
A.光绪 B.溥仪 C.杨靖宇 D.张作霖
2.面对日本军队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A)
A.东北地区 B.广东地区
C.京津地区 D.淞沪地区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3.1935年12月9日,一位记者在北平拍下了学生游行请愿时打的标语。当时拍摄的标语内容最有可能是 (D)
A.“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摘自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1)材料一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具体表现是什么?面对这一局面,国民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表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对策: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材料二 时至今日,一些学校会在每年的12月9日举行纪念活动,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二·九合唱;复旦大学的一二·九歌会,山东财经大学的一二·九长跑等。
(2)材料二中的“一二·九合唱”“一二·九歌会”“一二·九长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事件:一二·九运动。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5.王强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通过以下图示概括了这一事件。该事件的发动者是 (C)
A.张学良和冯玉祥 B.陈独秀和李大钊
C.张学良和杨虎城 D.叶挺和杨虎城
6.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从此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是 (D)
A.秋收起义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课后巩固提升
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2.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这段话内容的实质是 (A)
A.不抵抗政策 B.幻想国际援助
C.攘外必先安内 D.等待日本主动撤军
3.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C)
A.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惟一要务
4.王老师上历史探究课时,展示了以下四幅图片,你觉得这节课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D)
A.东北人民抗战 B.国民党抗战
C.黄海大战 D.局部抗战
5.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的用意是 (C)
A.帮助华北走向繁荣
B.为了占领东北三省
C.企图变华北为其殖民地
D.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6.某校曾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的大会。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运动的主力是学生
B.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的企图
C.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7.下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A)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8.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长春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突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改正:“长春”改为“沈阳”
【√】(2)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改正: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军进行了长期斗争。
改正:“东北抗日义勇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改正:“第一次”改为“第二次”
9.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云突变。某中学八年级(1)班对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重温历史】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这段歌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事件:九一八事变。感情:对日军暴行的斥责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感受历史】
材料二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2)蒋介石为何电令张学良对日军的挑衅不予抵抗?
全力剿共,企图消灭红军。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
——摘编自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3)张学良发动“兵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兵谏”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目的:逼蒋抗日。成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感悟历史】
(4)从张学良由“不抵抗将军”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转变中,你有何感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