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教案:第4章 生命之源——水(5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教案:第4章 生命之源——水(5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9-07 21:55:01

文档简介

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4.1 我们的水资源(1)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水的净化、纯化方法。
2.了解硬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硬水的软化,及其与软水的区别。
3、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4、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资源得了解,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通过对节约用水及水体污染的学习,学会调查与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学习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水的净化、纯化方法,硬水的成分。
难点
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方法的操作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激趣—阅读




[引言]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我们的水资源
(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
(二)生命离不开水
(三)我们的水资源
(四)水的污染与防治
[过渡] 水、空气、食品被称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那么,自然界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吗?如何让水得到净化呢?
阅读课本106—107页
[归纳总结] 二.我们的饮用水
的净化
水的杂质
净化方法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而在某些乡村,则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思考]通过净化的水是不是纯净水?为什么?
(二).水的纯化————蒸馏
(三).硬水和软水
1.概念: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阅读课本,了解硬水的危害。
[思考]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怎样将硬水软化?
2.区分方法:(1)肥皂水法 (2)蒸发法
3.硬水的软化:蒸馏
个性化设计




4.1 我们的水资源
一、我们的水资源
二、我们的饮用水








4.2 水的组成
第_____教案_
___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__
课题
4.2 水的组成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单质、化合物的学习,认识二者的区别。
2.初步认识水的微观构成,进一步解释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简单说出水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与水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验的产物的验证进行学习。
2.通过阅读资料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逐步体会认识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
1.水的组成和水的化学式。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化学式。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激趣—阅读




[引入]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了解另外一种我们身边非常常见化学物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空气一样重要。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提问]
(1)水在自然界以几种状态存在呢?想一想冬天的水会怎么样?
(2)水存在哪三种状态?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过渡]可以说水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我们人体内含有水,其作用就是调解温度、适应环境。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水的秘密。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介绍电解器,引导学生观察接通电源后电解器正、负两极的现象。
提问:
(1)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了什么现象?
(2)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观察,回答:
(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一边(正极)气泡多,一边(负极)气泡少;玻璃管内液面不一样高。
引导:电解水时,在两极都有气体产生,其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正负电极都有气体产生,它们是同一种气体吗?
[板书]现象:正负极都产生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我们接着来验证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有较少气体的玻璃管,慢慢开启活塞。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这种气体是什么?
有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的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提醒学生观察现象)
[组织讨论]
(1)大家谈论一下: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
(2)那么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属于什么反应?
(4)氧气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5)那么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6)水电解时只产生氢气和氧气,那么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反应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个性化设计




4.2 探究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现象:正负极都产生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反应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3 质量守恒定律
第_____教案——第_____教案
_______年____月___日——______日星期____
课题
4.3 质量守恒定律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其观察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
3、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激趣—阅读




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做饭时所用的煤和木材在燃烧之后质量变少的情景。展示图片: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从量的角度看看待这些反应,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发生改变了吗?
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 在锥形瓶里加入硫酸铜溶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不再改变,将锥形瓶和试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交流]实验现象:蓝色溶液中出现了蓝色沉淀,
分析: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归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回顾】从分子原子的观念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五不变:①物质的总质量②元素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
④原子的数目 ⑤原子的质量
二改变: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一个可能变:①分子的数目
学生练习相关练习。教师分类型进行讲解
个性化设计




4.3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微观解释:
应用:








4.4 化学方程式
第_____教案——第____教案
_______年____月___日——____日星期____
课题
4.4 化学方程式 (1)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及意义和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其观察分析能力。
2、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
3、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激趣—阅读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 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 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 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 C+O2CO2
12∶16×2∶12+16×2
12∶32∶44(指出化学方程式质和量的意义。)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个性化设计




4.4 化学方程式 (1)
一、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1.定义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4.4 化学方程式
第_____教案——第___教案
_______年____月___日——___日星期____
课题
4.4 化学方程式 (2)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其观察分析能力。
2、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
3、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难点
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演示—激趣—阅读




板书: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生活动]请看教材125页
[提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回答作肯定,并小结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用六个字来表示。 “设、写、标、列、算、答”
1、设: 设未知量
2、写: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标: 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关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 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算: 计算结果
6、答: 简明地写出答案
结合题目分析每一步应注意事项,并强调
(1)化学方程式是关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若反应物含有杂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2)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关于质量的计算,涉及气体体积时,要先算出质量。:a、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要先换算成质量,再进行计算;b、求气体体积,要先算质量再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换算公式:
质量=密度×体积
注:具体例题见“学案”。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意义,及正确书写,并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个性化设计




4.4 化学方程式 (2)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