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 课件+朗读(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看不见的爱 课件+朗读(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8 16:57:00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流露出对子女的无尽的爱。爱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得见,也感受得到。那么“看不见的爱”指的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才是“看不见”的?本以“看不见的爱”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看不见的爱1.认识10个生字;理解“安详、悄声、犹豫”等词语。
2. 读通顺课文,体会母爱的深沉、无私。 (重点)蒲华清:1938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以儿童诗为主,也写儿童生活故事、童话等。
主要作品:儿童诗集《校园朗诵诗》《注音童诗一百首》;童话诗集《美丽的小仙女》;儿歌集《红雨伞》等。妇 且 瞄 频
率 逐 袭 fùqiěmiáopínlǜzhúxí散步  弹弓sàn dàn屏粗糙:
怔住:
喃喃:
频率:①不精细,不光滑。②草率;不细致。
造句:他这个活儿干得很粗糙。
呆住、发愣。
造句:听了她的话,我怔住了。
拟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的次数。
造句: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非常快的。安详:
笼罩:
犹豫:
清脆:从容不迫;稳重。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造句: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田野。
拿不定主意。本文中指“我”既想看结果,又想回去,拿不定主意。
造句:他做事总是犹豫,不能果断决定。
(声音)清楚悦耳。
造句:我听到了一阵清脆的响声,好像是玻璃碎了。提示 提醒都有引起对方注意的意思。
“提示”侧重于指出对方忘记或不知道的事情,多用于学习方面。“提醒”侧重于使对方不要忘记,多用于忘记的事情。
1.经过姐姐的提示,我终于解出了这道题。
2.多亏你的提醒,不然我就忘记拿书包了。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屡打不中不放弃。写“我”看到一位妇女陪一个小男孩儿在打弹弓,可他总是打不中。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妈妈的鼓励。写妈妈鼓励小男孩儿坚持练习打弹弓。
第三部分(第14-21自然段)打中玻璃瓶。小男孩儿在妈妈的鼓励下终于打中了玻璃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锲而不舍、充满信心、不断努力的孩子。说一说文中小男孩儿总是打不中,可他还在不停地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在用弹弓打玻璃瓶,他的妈妈帮他捡石子,可他总是打不中,原来小男孩儿是个盲童,他在妈妈的耐心鼓励下坚持做着,终于打中了玻璃瓶。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
(1)只有瞄(   )准了,才能打中靶心。
(2)都已经晌(    )午了,妈妈还没有下班。
(3)为了躲避猛兽的袭(   )击,小动物们都躲了起来。
(4)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毫不犹豫(    )地帮助他们。.....yóu yùmiáoshǎngxí2.辨字组词。
频(   ) 率(   ) 逐(   )
步(   )   摔(   )   啄(   )
致(   ) 描(   ) 晌(   )
到(   ) 瞄(   ) 响(   )晌午
响声频率
脚步效率
摔倒逐渐
啄食导致
到来描写
瞄准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微笑   (    )地说   
(    )的弹弓 (    )的声音
(    )地重复 一(   )傍晚
一(   )瓶子 一(   )石子
一(   )弹弓把安详开心粗糙清脆单调个个堆4.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小鸟唱歌。小鸟在树上高兴地唱歌。
(1)小羊吃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蛐蛐轻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
蛐蛐在草丛里快乐地轻唱。5.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逐渐加快了脚步,很快超过了妈妈。
两个人的情况大致相同。
老师教育我们做事要果断,不能犹豫。课件32张PPT。看不见的爱1.理解“看不见的爱”的意义。(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天色很好”烘托出妈妈和孩子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美好。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环境描写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场面等的描写。
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为人物或事件作铺垫;能衬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中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环境并推动情节的发展。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小男孩儿很认真,屏住气,瞄(miáo)了很久,才打出一弹。可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而他还在不停地打。从“屏、瞄、打”等动作可以看出小男孩儿认真的态度。打不中也还在不停地打,说明了小男孩儿有锲而不舍、知难而上的精神。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引起下文。用“我”的语言来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怔住了。
半晌(shǎng),我喃(nán)喃地说:“噢(ō)……对不起!但为什么还……”省略号表明“我”因为震惊和疑惑而说话断断续续,也表明有些话“我”不便于也不忍心直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别的”表明除了小男孩儿这样的看不见的之外,男孩都是一样的爱玩弹弓。“都”表示全部,表明母亲希望小男孩儿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希望他身残志不残,简单明了地表明一位普通母亲最淳朴的愿望,可见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呃(è)……”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说明了母亲意在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在鼓励孩子充满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不幸。这位母亲真是用心良苦。“打得很有规律”可见孩子在一点一点地进步,这进步的取得来自于母亲的提示,来自于孩子的坚持,来自于母子强大的信心和不懈努力。我慢慢发现,在他母亲的提示下,小男孩儿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点儿,打一弹,再移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 本文塑造了一个善良、细心、慈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用伟大无私的爱来鼓励儿子健康成长的母亲形象。塑造了一个身残志坚,持之以恒,信念坚定的儿子形象。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一个怎样的儿子形象?1.一读:本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线索人物是谁?本文写了三个人物:母亲、儿子和“我”。母亲和儿子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串珠问题:2.二思: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讲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儿在妈妈的鼓励和提示下用弹弓打中玻璃瓶的故事。3.三探:母亲为什么要儿子打弹弓?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母亲让儿子打弹弓并不是非让儿子打中玻璃瓶不可,“打弹弓”只是孩子们都喜欢玩的一项运动,通过母亲支持并鼓励儿子玩“打弹弓”,可以看出母亲想让双目失明的儿子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从文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是位懂得教育方法的母亲。4.四悟:课文为什么以“看不见的爱”为标题?
盲孩子看不到妈妈的表情、动作中流露出的爱,而这位母亲不仅懂得爱孩子,还懂得怎么去爱。妈妈始终是“安详地微笑着”“轻轻地递”,她用那深沉的、博大的爱鼓励孩子,使孩子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学会执着地做事,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这无声的爱,如春风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尽管他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心里却充满光明,因为妈妈在他的心田里点燃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路,这种爱是无形的,虽然看不见,但却感觉得到。以“看不见的爱”为题,突出了文章中心。小男孩儿:继续坚持,终于打碎玻璃瓶 
母亲:随着孩子的速度递石子看不见的爱伟大、无私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真相:小男孩儿是盲童 
母亲:鼓励小男孩儿练习打弹弓 
小男孩儿:反复练习 结局本文讲述了一位盲童在母亲的鼓励帮助下打中玻璃瓶的故事,刻画出这位伟大母亲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使我们读者感悟到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我的母亲是春天
宗璞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就医服药外,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语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乎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在父母那个时代,先生小心做学问,太太操劳家务,使无后顾之忧,是常见的。不过父母亲特别典型。他们真像一个人分成两半,一半主做学问,一半主理家事,左右合契,毫发无间。应该说,他们完成了上帝的愿望。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旧时有一副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淑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为一家人真操碎了心,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很大,能“嘭”的一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墨萱图?其一》王冕)
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胡笳十八拍》蔡琰)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咏怀》阮籍)【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通过课文我们看待一位有着博大胸怀的母亲。她的爱蕴含在安详的微笑里,蕴含在轻轻的动作里,蕴含在平静的生活里。这爱是多么深沉而了不起!这些平常的动作、眼神,流露着妈妈无尽的爱。尽管盲孩子看不见妈妈脸上安详的笑容,但他的心里能清楚地感受到妈妈对他深深的爱,他在妈妈的爱中快乐地成长。一、给多音字注音。
空气(   ) 率领(   )
空地(   )     频率(   )
调琴(   ) 中间(   )
调动(   )     打中(   )........zhòngkōngkònglǜshuài tiáo diàozhōng 二、选字填空。
【瞄 喵】 (  )准  (  )(  )叫
【晌 响】 (  )亮   (  )午
【犹 优】 (  )秀   (  )如
【致 至】 兴(  )   (  )少至瞄喵喵响晌优犹致三、照样子写拟声词。
例:皮条发出的“噼啪”声
石子打在地上的“________”声
河水流过的“________”声哗哗砰砰四、缩句练习。
1.小男孩儿正用一把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的玻璃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儿打玻璃瓶。
天幕上有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