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08 23:03:20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8-2019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提升》测试卷(三)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2.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3.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C.造成海平面下降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4.某温度时,将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5.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6.将一小木块和一大石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刚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大小(  )
A.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B.石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C.两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7.201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只是分布不均匀
B.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
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8.科学实验操作考查时,小松同学抽到“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试管 B.蒸发皿 C.酒精灯 D.量筒
9.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
A.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
B.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大于它排开水受到的重力
C.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D.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10.在t℃时,要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增加溶质;(4)加水。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
A.(1)(3) B.(2)(4) C.只有(3) D.只有(4)
11.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如图所示)成功首潜。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  )
A.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 B.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变大
C.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D.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1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璧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糖里的鱼浮出水面
14.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5.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6.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8.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1>F3>F2 B.F2>F3>F1 C.F3>F1>F2 D.F3>F2>F1
19.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水艇分析正确的是(  )
A.悬浮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相等
B.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D.漂浮时潜水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20.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0.3%;由图可知,江、河、湖、海、植物、土壤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升入高空。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存在的状态 ,其中储存水量最多的是 ,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 。促使水循环的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22.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溶于汽油,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
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23.台州接邻东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 。
(2)要出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 。
(3)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方法是 。
24.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如图我们来分享小曹冲所运用的智慧:
(1)用科学知识解释“称象”的原理,前后两次水面正对记号说明: 。
(2)要推出“象重等于石头重”的结论,必须附上的关键推理依据是: 。
25.有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密度为0.8×103kg/m3.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松手后,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量是   kg。(g=10N/kg)。
26.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如表
物质
状态
溶于水的情况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固态
不溶于水
──

固态
溶于水
较大

固态
溶于水
较小
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有A.过滤;B.蒸馏; C.蒸发结晶;D.冷却热饱和溶液;请从上述四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填空:
(1)若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2)若由Ⅱ和Ⅲ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3)若由Ⅰ、Ⅱ和Ⅲ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27.有A、B、C、D四个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80g、60g、4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填序号,下同)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28.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列空格。
(1)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
(2)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29.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为F1,该艇下潜到海面下受到的浮力为F2,则F1  F2;若该艇从海中潜行进入长江后,受到的浮力为F3,已知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则F3   F2。(均选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30.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
(2)D操作应选用   mL的量筒(从10mL、50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②配制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
(4)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克;
31.小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
②用手拿着这个盖紧瓶盖的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上浮;
③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
④取出玻璃瓶并擦干瓶上的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BC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无关)。
(3)在第②操作步骤中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4)小陈认真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有关,其中上浮的条件是   。
(5)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在乙图中,当玻璃瓶浸没后,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Pa。
(6)细心的小陈同学发现玻璃瓶上还标有100ml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1N,根据以上数据他算出了铁块的密度为   kg/m3。
四、解答题(第32题8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2分共32分)
32.将体积相等的松木(ρ木=0.5g/cm3)和石蜡(ρ蜡=0.9g/cm3)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松手静止后,松木所受到的浮力F1和石蜡所受到的浮力F2的大小关系为F1   F2(选填“>““=”“<“)。此时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比V木露:V蜡露=   。
33.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固体X(不含杂质),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并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X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溶液的温度/℃
20
35
50
65
75
析出固体X的质量/g
10.4
8.0
5.0
0
0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35℃时,该溶液的质量是   g;
(2)65℃时,该溶液是  (选填编号);
Ⅰ;饱和溶液Ⅱ;不饱和溶液Ⅲ;无法判断
(3)根据下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可知X属于   物质;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溶解度(20℃)
>10
1﹣10
0.01﹣1
<0.01
(4)50℃时,使烧杯中析出的5g固体X全部溶解,至少加入   g水。
34.2017年4月2日上午,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001A在大连船厂举行下水仪式,据外界猜测,001A的排水量可达6万吨,“标准排水量”是指人员武装齐备,但不包含燃油、滑油、备用锅炉水在内的排水量(第1、2小问计算中g取10N/kg,ρ海水=1×103kg/m3)
(1)若该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6万吨,则此状态下航空母舰所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少?
(2)若装载燃油、滑油、备用锅炉水共1.8万吨到达满载,则满载后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m3。
(3)已知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小于太平洋的海水密度,当这艘航空母舰满载时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时请结合相关公式推断表达舰身会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浙教版2018-2019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提升》测试卷(三)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D
B
A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C
D
C
B
B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
21、固态、液态和气态; 冰川水; 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太阳辐射;
22、①③; ②⑤⑦; ④⑥;
23、(1)加速水的蒸发; (2)溶解、过滤; (3)蒸馏;
24、(1)前后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2)物体的漂浮条件:浮力等于重力;
25、2; 0.16;
26、(1)A; (2)D; (3)B;
27、(1)C; D; (2)D;
28、不变; 变小; 变小; 变大;
29、<;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
30、(1)2.5g; (2)50; (3)①偏低;②无影响; (4)950g;
31、解析:
(1)由图知,当瓶子浸入深度为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瓶子和铁块的总重力,即G=2.2N;
当瓶子浸入深度达到6cm后弹簧测力计不再减小,说明瓶子浸没在水中,示数为0.6N,所以受到的浮力:F浮=G﹣F=2.2N﹣0.6N=1.6N;
(2)由图象知,BC段瓶子受到的弹簧测力计拉力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与装有铁块的瓶子浸没在水中时浸入水中体积相等,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都为1.6N;
(4)物体上浮的条件是物体受到浮力大于物体重力,即F浮>G;
(5)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当玻璃瓶浸没后,瓶子排开水中体积:
V排===1.6×10﹣4m3,
容器中水面上升体积与V排相等,即:△V=V排=S△h,
所以容器中水面上升高度:△h===1.6×10﹣2m,
所以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p=ρ水g△h=1.0×103kg/m3×10N/kg×1.6×10﹣2m=160Pa;
(6)由图甲知,空瓶的重力G瓶=1.4N,瓶子和铁块的总重力G=2.2N,
铁块重力:G铁=G﹣G瓶=2.2N﹣1.4N=0.8N,
由题知,图丁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即瓶子、水和铁块的总重力:G总=3.1N,
所以装入水的重力:G水=G总﹣G=3.1N﹣2.2N=0.9N,
加入水的体积:V水===9×10﹣5m3=90cm3,
铁块的体积:V=V容积﹣V水=100cm3﹣90cm3=10cm3,
所以铁块密度:ρ===8×103kg/m3。
答案:(1)1.6; (2)无关; (3)1.6; (4)F浮>G; (5)160; (6)8×103。
四、解答题
32、解析:
(1)将体积相等的松木和石蜡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由于松木和石蜡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故都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漂浮时,F浮=G=mg=ρgV;由于松木和石蜡的体积相同,松木的密度小,则松木受到的浮力小,即F1<F2;
(2)物体漂浮时,F浮=G=mg=ρ物gV,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水gV排;则ρ物gV=ρ水gV排;
松木浸入水中时:ρ木gV=ρ水gV木排;则:V木排=V=V=V,则松木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木露=V﹣V木排=V﹣V=V;
石蜡浸入水中时:ρ石gV=ρ水gV石排;则:V石排=V=V=V,则松木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石露=V﹣V石排=V﹣V=V;
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比V木露:V蜡露=V:V=5:1。
答案:(1)<; (2)5:1。
33、解析: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知道,在35℃时,剩余的固体质量是8g,说明已经溶解
了15g﹣8g=7g,即溶液的质量为50g+7g=57g,
(2)65℃时,该溶液中不存在未溶解的固体,不能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填:Ⅲ;
(3)20℃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0.4g,即在50g水中溶解的X的质量是15g﹣10.4g=4.6g,说明在该温度下X的溶解度是:×100g=9.2g,1g<9.2g<10g,属于可溶物质,故填:可溶;
(4)50℃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g,说明50g水中溶解X的质量为15g﹣5g=10g,要使5gX全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25g,故填:25;
答案:(1)57; (2)Ⅲ; (3)可溶; (4)25;
34解析:
(1)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6万吨,处于漂浮,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6×104×103kg×10N/kg=6×108N;
(2)航空母舰满载受到的浮力,因为漂浮,
F浮′=G排′=m排′g=(m排+m)g=(6×104×103kg+1.8×104×103kg)×10N/kg=7.8×108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满载后排开水的体积:
V排===7.8×104m3;
(3)由F浮=ρ液gV排可得,当这艘航空母舰满载时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时(不考虑燃油、食物、淡水等物质的消耗,舰体浸水部分当作长方体)。已知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小于太平洋的海水密度,液体密度变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故舰身会下沉一些;
答:(1)若该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6万吨,则此状态下航空母舰所受到海水的浮力是6×108N;
(2)满载后排开水的体积为7.8×104m3;
(3)下沉一些。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