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9-08 21: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北师大版生物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2分)以下是某同学列出的家中的几种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扫地机器人 B.笔记本电脑 C.食用油 D.仙人掌
2.(2分)《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公布,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3.(2分)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已在我市进行试种,海水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4.(2分)在动物界中,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奔逃,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5.(2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青蛙冬眠 D.南橘北枳
6.(2分)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7.(2分)当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树木,你会发现同一根枝条上相邻的叶片是互不遮挡的,每个叶片都能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表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不影响生物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不影响环境
8.(2分)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9.(2分)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25℃和0℃ B.有空气和无空气C.温度和水分 D.有光和无光
10.(2分)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11.(2分)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12.(2分)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13.(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4.(2分)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蟹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15.(2分)科学探究时,不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猜想结果 D.制定探究计划
16.(2分)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做法错误的是(  )
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7.(2分)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要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裸地 B.茂密的灌丛 C.树林 D.任意一组
18.(2分)某同学在清晨分别测量了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裸地的湿度最大,灌丛中的湿度最小
B.同一地点的测量最好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C.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依次减小
D.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湿度,可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测量
19.(2分)我们在养花时,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太阳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⑥①③②④⑤ B.⑥②①③⑤④ C.⑥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⑥④⑤
20.(2分)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6分)
21.(10分)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   .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   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l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
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   ;没有动物的原因是   .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   .
22.(10分)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免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含被毁,幸存的家免流窜到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在此材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草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免,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 。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   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   。
23.(12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
①同种生物之间存在:
种   :如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
种内   :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
②不同生物之间存在:
   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是共生关系,二者互相依存.
   关系:水稻和杂草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
   关系: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蛔虫、血吸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
   关系: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兔等为食.
24.(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
(3)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
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②长大后的青蛙并不都是一个样子的,这又说明生物的不同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
25.(10分)李敏家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李敏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
(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①材料:20只鼠妇,铁盘,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   ,这样做的目的是构成   .③在铁盘中央放入20只鼠妇.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分别统计   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   一方的鼠妇较多.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6.(10分)【探究:霉菌生活的环境】一到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暖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请问答下列问题:
(1)A 与 B 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2)如果 C 组中①⑦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 C 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C组实验的结果是   ;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答:   
北师大版生物第一单元认识生命检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2分)以下是某同学列出的家中的几种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扫地机器人 B.笔记本电脑 C.食用油 D.仙人掌
【解答】解:ABC没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不属于生物。而D仙人掌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D。
 
2.(2分)《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公布,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药物植物11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故选:A。
 
3.(2分)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已在我市进行试种,海水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解答】解: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A。
 
4.(2分)在动物界中,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奔逃,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解答】解: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奔逃”,说明生物具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物特征。
故选:C。
 
5.(2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青蛙冬眠 D.南橘北枳
【解答】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青蛙是变温动物,温度低蛇的代谢减慢,因此与青蛙的冬眠有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表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D、“南橘北枳”主要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C。
 
6.(2分)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解答】解: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
故选:C。
 
7.(2分)当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树木,你会发现同一根枝条上相邻的叶片是互不遮挡的,每个叶片都能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表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不影响生物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生物不影响环境
【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阳光是从上往下照射的,若叶片相互遮挡,下面的叶片就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不利于樟树的生长。因此杨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选:A。
 
8.(2分)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解答】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海水把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生活着需要光较少的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紫菜、海带等海生植物的生活需要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均生活在浅海区域,
故选:B。
 
9.(2分)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25℃和0℃ 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 D.有光和无光
【解答】解:唯一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水分的有无、光照的有无、空气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湿润与干燥等等。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
故选:C。
 
10.(2分)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解答】解: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A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正确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此单一说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具有片面性。D错误
故选:D。
 
11.(2分)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解答】解: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寒冷的环境;
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是生物适应环境;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2.(2分)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影响,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因此“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故选:A。
 
13.(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解答】解:“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故选:A。
 
14.(2分)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蟹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解答】解: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的互惠互利,共生关系。
故选:A。
 
15.(2分)科学探究时,不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猜想结果 D.制定探究计划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成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没有猜想结果
故选:C。
 
16.(2分)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做法错误的是(  )
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
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解答】解:ABD、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都符合调查的要求,正确;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而不是可凭个人感觉记录,错误。
故选:C。
 
17.(2分)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要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裸地 B.茂密的灌丛 C.树林 D.任意一组
【解答】解: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湿程度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有植物的为实验组,无植物的为对照组。所以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裸地。
故选:A。
 
18.(2分)某同学在清晨分别测量了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裸地的湿度最大,灌丛中的湿度最小
B.同一地点的测量最好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C.裸地、草地和灌丛中的湿度依次减小
D.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湿度,可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测量
【解答】解:A、经过测量,灌丛的湿度最大,裸地的湿度最小,得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结论,A错误;
B、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湿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B正确;
C、经过测量,灌丛、草地、裸地的湿度依次减小,C错误;
D、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湿度,要在相同的时间点分别测量,否则没有说服力,D错误。
故选:B。
 
19.(2分)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解答】解: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而A开始是m后减少、B开始是m,后减少并趋于稳定、C开始是m,先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为0、D开始是m,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因此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故选:D。
 
20.(2分)我们在养花时,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太阳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⑥①③②④⑤ B.⑥②①③⑤④ C.⑥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⑥④⑤
【解答】解:给花浇水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⑥水、施肥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①营养物质(无机盐)、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内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②空气;把花放在阳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③阳光;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④适宜的温度;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⑤一定生存空间。
故选:C。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
21.(10分)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 影响 .
(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 干旱 环境中生活.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l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
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 缺少阳光 ;没有动物的原因是 缺少食物 .
(4)长期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 叶片增大 .
【解答】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1)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地区干旱缺水,地表几乎没有水分;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才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
(3)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因此海洋中的植物主要分布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导致动物、微生物等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主要是因为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阳光充足.
(4)植物通过叶片,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所以它们的叶片大、薄是为了减少体内养分的损失.
故答案为:((6分),每空l分)
(1)适应;影响
(2)干旱
(3)缺少阳光; 缺少食物
(4)叶片增大
 
22.(10分)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免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含被毁,幸存的家免流窜到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在此材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生物 因素。草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生物 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免,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 适应 环境,同时也能 影响 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 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 捕食 。
【解答】解:(1)野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食物、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野兔吃牧草,因此引进的野兔与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
(1)生物;生物
(2)能够 适应 环境,同时也能 影响 环境
(3)竞争;捕食
 
23.(12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
①同种生物之间存在:
种 社群行为 :如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
种内 攻击行为 :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
②不同生物之间存在:
 共生 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是共生关系,二者互相依存.
 竞争 关系:水稻和杂草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
 寄生 关系: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蛔虫、血吸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
 捕食 关系: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兔等为食.
【解答】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①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种 如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是社群行为;种内 同种生物内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是攻击行为;②不同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是共生关系,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竞争关系:水稻和杂草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寄生关系: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从植物体内获得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蛔虫、血吸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获取有机物对寄主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捕食关系: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兔等为食.
故答案为:①影响;社群行为;攻击行为;②共生;竞争;寄生;捕食.
 
24.(8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遗传 的特性。
(3)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
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 生长 的特性。
②长大后的青蛙并不都是一个样子的,这又说明生物的不同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 。
【解答】解:(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属于遗传现象。
(3)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
②长大后的青蛙并不都是一个样子的,说明生物的不同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叫做变异。
故答案为:(1)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2)遗传
(3)生长;差异
 
25.(10分)李敏家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李敏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
(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土壤的潮湿程度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①材料:20只鼠妇,铁盘,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 等量湿土 ,这样做的目的是构成 对照 .③在铁盘中央放入20只鼠妇.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分别统计 干土和湿土 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 湿土 一方的鼠妇较多.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解答】解:(2)作出假设是滴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此题假设是: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
②因为验证的是土壤潮湿程度的影响,故变量应该为土壤潮湿度,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以横轴中线为界,在纸盒内一侧放湿沙土,另一侧铺上一层干沙土,盖上纸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构成对照实验.
③在铁盘中央放入20只鼠妇.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分别统计干土和湿土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鼠妇都趋向黑暗的环境,所以湿土一侧的鼠妇较多.
故答案为:
(2)土壤的潮湿程度
(3)②等量湿土; 对照;④干土和湿土
(4)湿土
 
26.(10分)【探究:霉菌生活的环境】一到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暖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
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请问答下列问题:
(1)A 与 B 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 A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水分 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2)如果 C 组中①⑦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 C 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C组实验的结果是 橘皮不发霉 ;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 适宜的温度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答: 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食物 
【解答】解:(1)A将烤干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B将新鲜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所以A、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A组的变量改变了是实验组,B组变量没有改变是对照组。A和B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小组针对这组对照实验提出的问题: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2)B将①新鲜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C组将新鲜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置于②低温环境中。结果C组低温(0℃以下)环境中新鲜的桔皮不发霉,而B组温暖环境里新鲜的桔皮发霉,因此B与C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3)由①②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食物。
故答案为:(1)A;水分;
(2)桔皮不发霉;适宜的温度;
(3)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