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综合测评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综合测评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9 15: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本大题共1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负:倚仗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修:整饰
C.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D.游于三辅 游:游玩
D [游:游历,游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B.
C.
D.
D [A项,第一人称代词,我/结构助词,的;B项,介词,被/介词,在;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在;D项,都是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B.得夜见汉使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C [C 是使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公车特征拜郎中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而无骄尚之情
D [A项,美人,古义:妃嫔;今义:多用于比喻容貌美丽的女子。B项,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C项,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旁系亲属。D项,骄尚,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骄傲自大”的意思。]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廉颇与蔺相如化解矛盾,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武传》中表现苏武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节操,拄着汉节牧羊,汉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2)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4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古琴高手。
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琴因其独特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傲然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居于首位。
B.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以古琴为伴,饱读诗书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淡泊高雅的情怀。
C.弹琴者只要将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就可以达到琴曲中追求的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D.古琴备受推崇,除了其音乐的物质顺乎自然、耐人寻味外,更因其琴德最优,含藏着中华民族道德的内核。
B [A项,“中国传统艺术”以偏概全。C项,“只要将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就可以达到琴曲中追求的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有误,“只要……就……”的判断过于绝对化。D项,“更”的语序颠倒了,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以孔子、伯牙和子期、嵇康等人为例,说明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对古琴情有独钟。
B.文章第三段引用陶渊明和白居易的话以及成语,说明琴乐听来平淡,需遇知音方可领会其情趣。
C.文章第四段举伯牙用功勤奋学琴终成鼓琴高手的故事,说明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
D.文章先交代了古琴的重要地位,然后分析了如何达到琴曲的高雅境界,最后分析琴乐的作用。
C [说明的是“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不会弹奏古琴的人,如果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可以听得出琴曲中的一些“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的。
B.我们得意时可以用琴曲平静心中的躁乱,遭遇挫折打击时可以用琴曲安抚内心的伤痛,琴曲还可以消解我们内心的怨念。
C.古琴之音醇和淡雅,温柔敦厚,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沉静,回归内心世界,这和儒家入世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D.古琴、古筝、琵琶、笙箫、笛、埙等中华传统乐器都是各具特色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多去了解这些音乐艺术。
C [“这和儒家入世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有误,不是“儒家入世”而是“道家出世”。]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籓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 [解答此类题目,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军民”是主语,“安堵”是动词,作谓语,后面要断开,排除A、C、D三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B [“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D [“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错,由原文“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可以知道,李时只是认为马永勇敢。]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知”,赏识;“效”,报效;“俾”,让;第(2)句中“抚”,厚待;“情伪”,虚实;“辄”,总是。
【答案】 (1)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皇上宽容原谅他,让他回到原来的职位。
(2)马永担任将领,厚待间谍,能知晓敌人的虚实,所以每次战斗总是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长得魁梧伟岸,骁勇果敢有谋略。学习兵法,喜欢《左氏春秋》。继承世袭职务为金吾左卫指挥使。马永守备遵化时,敌寇入侵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弹劾,朝廷提升马永代理官职,镇守蓟州。全部淘汰各营里的老弱士兵,让他们去务农和经商,赚取佣金供养健壮的士卒,因此马永所统帅的部队,是各路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武宗巡幸至喜峰口,想要出边关,马永紧急规劝阻止。皇帝注视良久,笑而止步。中路擦崖面对敌人的要冲,没有城堡,耕地和放牧的百姓经常被敌寇抢掠。马永命令士兵每人带一个月的粮食,在山外扎营,在山崖上建筑城墙。城墙官署按期完成,于是调部队防守。记功,晋升为都督同知。
马永上书为陆完请求朝廷按已故官员给予典例,并且请求宽恕因议大礼而获罪的各位臣子。皇帝大怒,剥夺了马永的官职。巡按御史丘养浩说:“马永仁厚体恤军队,清廉并自律,巩固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乐业,把他比作国家的长城。边民听说马永要调离,拦住道路请他留下,并且携带子女想逃到他乡。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皇上宽容原谅他,让他回到原来的职位。”马永最终被罢官不用。马永闭门读书,生活清简的和寒士一样。很久以后,因人推荐被任用为南京前府任闲职。
辽东发生兵变。宦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发生军变后,首恶虽被斩杀,漏网的却很多。匪兵无所顾忌,结党串联,心怀不轨。广宁卫士兵佟伏、千户张鉴等乘旱灾饥荒,煽动众人造反作乱,各营军兵却因惧怕马永没有敢响应的。佟伏等叛兵登上谯楼,擂鼓叫嚣,马永亲率家兵向上展开猛烈攻击。叛将千户张斌被斩杀,马永奋力战斗,带领将士全歼了叛敌。
马永蓄养了猛士百余人,都是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兵变初定时,皇帝问李时谁可当部将。李时推荐说:“马永的家将足够用了。”皇帝问:“当将军须文武兼备,难道要专靠勇猛吗?”李时说:“辽东土地刚平定,必须有威力的人才能镇守。”结果最终,真的得益于这些人的助力。都御史王廷相上书皇帝说:“马永善于用兵,并且廉洁,仍应该让他镇守蓟镇,作为京师的籓屏。”还没来得及调遣,马永就去世了。辽东人因为悲痛而多日不做买卖。当送丧队伍路过蓟镇,蓟镇人也都哭泣了。后来这两个镇都为他立了祠堂。
马永担任将领,厚待间谍,能知晓敌人的虚实,所以每次战斗总是取得胜利。知人善任,他所提拔的士兵校尉,后来大多官至大帅。尚书郑晓称马永和梁震有古代良将的风范。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石州慢
贺 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两句写由雨而晴。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雨止天睛。
B.“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是近景,写得具体、细致。“柳”谐音留,表达了词人对此地的不舍。
C.上片结尾两句,收束前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赋予了景物特定的征人视角。
D.此词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于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B [B项,“先折”是指迫不及待地折下一枝,词人思归心切,不等春天完全到来,柳色才黄就要离开此地,表达了词人归之急迫。]
(2)词中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词人思亲、思归的愁苦之情。①借景抒情。“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写远处苍茫的暮气笼罩着一片春水,黄昏的天幕下一队大雁披着夕阳的霞晖归来,东风过处,塞外的雪地随之融化。雁归而人未归,雪销春归而人不归。营造了空阔孤寂的氛围。②比喻。“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巧借李商隐的诗句,用叶卷而不舒的芭蕉,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郁结于心的愁思,写尽相思的愁苦不堪。③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眼前所见塞外风光,冬去春归,万物复苏,柳色初黄,暮气苍茫,鸿雁归来。下片虚写回忆当年的离别情景。虚实结合,用轻别的悔意和愁绪加深了思归之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7分)
浣花女
陆 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关于这首诗歌,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歌通过农村少女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B.诗歌的前四句是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表现浣花女小时在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
C.“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子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需要车马远道来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显示出爱情的真挚纯朴。
D.“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中,“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者轻薄浮艳的性情,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与浣花女形成对比。
B [B项,“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错,属于正面描写。]
(2)简要赏析本诗的主题与艺术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主旨与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中陆游描写了两种不同女子的生活追求,塑造了两种不同女子的形象,两者在一起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农村女子的纯真朴素,生活美满。这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在主旨上,本诗的主旨就是通过比较突出作者对爱慕虚荣者的嘲讽。
【答案】 诗歌的前四句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习俗,透露着一个纯朴的农村女孩对婚姻和生活的满足喜悦,也流露出诗人的深情赞美。末尾四句写了另一种婚嫁风尚,她们爱慕荣华的结果是被遗弃冷落,隐含着作者的嘲讽与批判之意。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追求和截然不同的人物命运。
三、语言运用(14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①____,就如同木工手艺是手的一种技能一样。木工的技能不是天生的, ____②____,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 ____③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是总述句,结合下文“如同木工手艺是手的一种技能一样”,可知应填“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技能”一类内容;②上文说“木工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下文说“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可知此处应填“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一类内容;③是总结句,上文说了一系列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可知此处应填“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类内容。
【答案】 ①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技能  ②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  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6.(2018·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6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给出的是某报社一则启事片段,明确题目中“五处词语使用不当”的提示,注意从书面语的使用以及词语的搭配、得体、感彩等方面考虑。本则启事中,“参加者”与“重大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打探者”用语不庄重,应改为“知情者”;“关爱者”与“社会热点”搭配不当,应将“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与“线索”搭配不当,应将“征询”改为“征集”;“等着”用语口语化,应改为“期待”或“等待”。
【答案】 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17.下面是节选自某学生作文的一个片段,请指出其中出现的几处逻辑错误。(2分)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壮美,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天空深邃悠远”与天空“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之间不是因果关系;②“大海广阔无边”与大海“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之间不是因果关系;③前三句与第四句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
18.下面是上海、浙江等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三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总体上分析男生和女生对文、理科的态度,再就单独的学科分析男女生选择的不同特点,既要找出差异较大的科目,也要分析男女生选择接近的科目。
【答案】 ①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男生总体上偏好理科,女生总体上偏好文科;②在政治和物理两个科目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尤为明显;③在地理和生物两科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较为接近。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传统意义的奋斗与外部因素关系密切,而当下(新时代)更强调奋斗的多样性、公平性,时代的改变赋予了奋斗更多的意义与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意识,有实干精神,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那么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奋斗也有境界高低,这与理想有关。
考生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价值导向,对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关键词的实质要有准确认识,不能鼓吹传统的客观因素而贬低当下的奋斗意义与价值,这涉及价值观问题;
二是要注意对比,题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所谓变化,也就意味着考生要从传统和当下的关键词中找到对比点,思考变化背后所涉及的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改变。
三是所选择的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例如由重视学历到强调知识,由重视经验到提倡创新,由重视背景、资源、机遇到强调实干精神,同时,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奋斗,这涉及理想价值问题。考生在选取关键词后,要注意形成有机的联系,而不能毫无关联。
【范文示例】
腹有诗书,脚踏实地
一考生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新时代,即使我们没有家世显赫的背景,我们依然可以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干,开拓一片天地,奋斗出别样的精彩。
传统奋斗,人们认为离不开背景,俗话说“要赢在起跑线上”,有背景的人拥有别人无法享受的资源,有背景的人可以依靠父母轻松地获得优越的生活和岗位。不可否认,他们当中很多人不需要太多奋斗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活在当下,唯有以知识充实自己,以实干拼搏前进,方为奋斗之道。
在没有背景支撑的条件下,知识与实干是我们建造人生大厦的垒石,不断奋斗,亦可筑起坚固顽强的高楼。董卿并非生于优厚之家,而近一年来她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上的主持令人称赞,她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儒雅,这便是由知识浸润出来的内涵与气质,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结果。
当下奋斗,不是靠拼背景来换取成功,而是知识的博弈与行动。马云没有高学历的背景,依旧可以靠自学和无数昼夜的汗水拼搏成就人生。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出身平凡,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天眼的建设,在艰苦条件下,南仁东凭借他的知识宝库与实际行动,历经二十多年的实地考察,不辞辛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当代的中国人而言,背景已不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知识与实干才是助力青年走向成功的关键。
奋斗的关键词随时代变化,我们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出改变。正如诗人余秀华在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中所谈到的:“人们把我看作一个农妇,但当他们读到我的诗,我用知识告诉他们,人忠于现在,做好每天的工作,明天失去生命也不太遗憾。”残疾的外表下,余秀华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世背景而自卑,她以自己的才华,奋斗出数十万读者的奇迹。
知识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丰富,没有知识就像离开大海的鱼,得不到滋润;实干让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高晓松在节目中说:“仰望星空可以有,但不能想得太远,忘了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无需背景,知识在左,实干在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题目化用名言,又暗扣关键词。开篇引用苏轼《和董传留别》的名句自然而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背景”“知识”“实干”展开论述,充分论证了“即使我们没有家世显赫的背景,我们依然可以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干,开拓一片天地,奋斗出别样的精彩”这一观点。逻辑严密,段落层次清晰。特别是文中的引用和事例典型而又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说服力。语言有文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