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18-2019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4同步专题综合测评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解析版)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247.2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苏教版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18-09-09 15:50:18 |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m+n=p+q,则往含有a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a mol的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a mol
D.若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原来的要小
D [A项条件改变,增大压强,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实际变为原来的2.1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m+n
1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SO2和2 mol O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SO2、3 mol O2、2 mol 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94.9 kJ
B.两次平衡SO2的转化率相等
C.第二次达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大于
D.达平衡时,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5 mol·(L·min)-1
B [设达平衡时生成SO3(g)物质的量为2x,则剩余SO2(g)的物质的量为(3 mol-2x)、O2(g)为(2 mol-x),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5 mol-x)。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有=,解得x=0.5 mol,再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的热量为=98.3 kJ。选项B,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SO2、3 mol O2、2 mol SO3(g),相当于加入6 mol SO2、4 mol O2,=,故与第一次平衡是等效平衡,两次平衡中SO2的转化率、SO3的体积分数相等,故选项B正确,C错误。选项D,题目没有告诉达平衡时的时间,无法计算反应速率。]
15.某温度下,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2为( )
A.2 500 B.50
C.0.02 D.0.002
C [对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1=,而同一温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2===0.02。]
16.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B.Q<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小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升温,c(Y)增大,平衡右移,所以Q>0,B、D错误;气体体积增大,若平衡不移动,c(Y)应减小为一半,现c(Y)比一半多,即减压,平衡向右移动,m
17.(5分)某同学设计以下4个实验考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各取5 mL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
浓度(mol·L-1)
温度(℃)
加入0.1 mol·L-1 FeCl3溶液
主要实验现象
1
0.4
25
0滴
气泡生成速率较慢
2
0.4
25
1滴
气泡生成速率较快
3
1.2
25
1滴
气泡生成速率很快
4
1.2
100 ℃水浴
1滴
(1)实验中FeCl3起________作用。
(2)预计实验4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3、4的目的是考查__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4)从实验2、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中FeCl3能加快反应速率,起催化剂作用。实验4同样使用了催化剂但温度高于其他实验,反应速率最快。实验3、4浓度相同,都使用了催化剂,温度不同,是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2、3则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表中描述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 (1)催化剂(1分)
(2)气泡产生速率最快(1分)
(3)温度(1分)
(4)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分)
18.(7分)在密闭容器中,使2 mol N2和6 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 ΔH<0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____;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________。
(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解析】 (1)对N2(g)+3H2(g)2NH3(g) ΔH<0,在密闭容器中,开始时n(N2)∶n(H2)=2∶6=1∶3,反应时消耗n(N2)∶n(H2)=1∶3,故平衡时n(N2)∶n(H2)=1∶3,所以c(N2)∶c(H2)=1∶3,转化率之比为1∶1。
(2)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不变,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由ρ=知密度不变。
(3)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系体积增大,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使平衡逆向移动。
(4)恒容时升高温度至原来的2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达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大于原来的温度,小于原来温度的2倍。
【答案】 (1)1∶3 1∶1 (2)变小 不变 (3)逆向 (4)向左移动 小于(每空1分)
19.(8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根据下图,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用nB、t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c(H2)/c(CH3OH)减小
【解析】 (1)根据所给图像判断,500 ℃时CH3OH的量比300 ℃时CH3OH的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
(2)由于v(CH3OH)∶v(H2)=1∶2,因此可先求出v(CH3OH),再推算出v(H2)。
(3)a项中均为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故不可判断;b项中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为定值,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故密度一直不变,不可判断。
(4)体积压缩后,v正、v逆均增大,但v正增加的比v逆多,平衡右移,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由于V减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增加,但c(CH3OH)比c(H2)增大的多,所以c(H2)/c(CH3OH)减小。
【答案】 (1分) 减小(1分) (2) mol·L-1·min-1(2分) (3)cd(2分) (4)cd(2分)
20.(10分)已知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K=,K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1)830 K时,若起始时:c(CO)为2 mol/L,c(H2O)为3 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K值为________。
(2)830 K时,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 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若830 K时,起始浓度c(CO)为a mol/L,c(H2O)为b mol/L,H2的平衡浓度c(H2)为c mol/L
①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
②当a=b时,a=________。
K==1,
α(H2O)=×100%=40%。
(2)设水蒸气的转化浓度为x mol/L
K==1,x=1.5,
α(H2O)=×100%=25%。
【答案】 (每空2分)(1)40% 1 (2)25%
(3)①=1 ②2c
21.(10分)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向合成塔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4充入N2、H2进行氨的合成,图A为T ℃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图。
图A 图B
①图A中氨的体积分数为15%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图B中T ℃=450 ℃,则温度为500 ℃时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甲烷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 Δ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
n(CH4)/mol
n(H2O)/mol
n(CO)/mol
n(H2)/mol
0
0.40
1.00
0
0
5
x1
0.80
x2
0.60
7
0.20
y1
0.20
y2
10
0.21
0.81
0.19
0.64
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 min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前5 min平均反应速率v(CH4)=________。
②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③反应在7~10 min内,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减少CH4的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充入H2
【解析】 (1)①设起始时n(N2)=a mol,则n(H2)=4a mol。
设转化的N2为x mol,列三段式:
氨的体积分数为=15%,解得x=;氢气的转化率为×100%=×100%≈24.46%。②氨的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减小,故500 ℃对应的曲线为a。
(2)①5 min时x1=x2=0.20,7 min时CH4的量没有改变,说明5 min时已达到平衡状态;前5 min,v(CH4)==0.02 mol·L-1·min-1。②K===0.067 5。③7~10 min,氢气浓度增大,CO浓度减小,CH4、H2O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原因为充入氢气。
【答案】 (1)①24.46% ②a(1分) (2)①是(1分) 0.02 mol·L-1·min-1 ②0.067 5 ③d(除注明外,每空2分)
22.(12分)反应A(g)+3B(g)2C(g) (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平衡转化率αⅡ(B)为________。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由第二次平衡到第三次平衡,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升温 b.降温
c.通入惰性气体 d.分离出C
e.加入催化剂 f.增加反应物浓度
(4)化学平衡常数KⅠ、KⅡ、KⅢ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________。
(5)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 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解析】 (1)vⅠ(A)==0.05 mol·L-1·min-1
vⅡ(A)=≈0.025 mol·L-1·min-1
vⅢ(A)==0.012 mol·L-1·min-1
故vⅠ(A)>vⅡ(A)>vⅢ(A)。
(2)由图可知αⅡ(B)=×100%=38%。
(3)第一次平衡后A、B的浓度从平衡点开始降低,说明平衡向右移动,而C的物质的量浓度突然变为0,此时采取的措施是将C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由第二次平衡到第三次平衡,平衡向右移动,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
(4)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对放热反应而言,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5)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则各物质的浓度瞬间减半,由于容器的体积扩大,压强减小,故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平衡后,0.25 mol·L-1
(2)38%(或0.38)
(3)d b
(4)KⅠ=KⅡ
(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