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必修1)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必修1)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习题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8-12 1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习题课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1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 V1 : V2: V3 …… =1 :2 :3 ……S 1:S2:S3 …… =12:22 : 32 ……?第一个t秒内、第二个t秒内、第三个t秒内…… 的位移之比为:?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比为SⅠ : S Ⅱ : SⅢ …… =1 :3 :5 …… t1 : t2 : t3 …… =1 : : …… 2、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的运动?特点: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a=g?规律:1、 一个物体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s,若 △t未知,则可求出 ( )
A、第一个△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
C、n△t时间的位移
D、物体的加速度 BC2、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到达地面, 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 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C答案:1.75m/s
2颗3、有若干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每隔0.1s无初速度地释放一颗小球后,对准斜面上正在滚动的小球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AB=15cm,BC=20cm。求: (1)拍摄照片时B球的速度;(2)A球上面还有几颗正在滚动的小球。思考:CD的距离为多大?你能求出此时D球的速度吗?4、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距离时,速度增加了10m/s,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时,速度的增加量是( )
(A)4.1m/s (B)8.2m/s (C)10m/s (D)20m/s
A5、物体从A到D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把AD分成相等的三段,
(1)则物体通过这三段位移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
(2)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3)物体在B、C、D三点线速度之比_______。
t1 : t2 : t3 …… =1 : : …… 6、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滑行,经3.5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3:5:67、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 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v/2 (B) v/(2g) (C) (D)
C8、有A、B两个小球,在不同高度上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下落1 s后,B球开始下落,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已知B球离地面高度为15m,问A球从多高处下落?g取10m/s2。37.3m9 、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125m10、石快A自塔顶自由落下m米时,石快B自离塔顶n
米处自由下落,两石快同时着地,则塔高为…( )
A、m+n B、
C、 D、B11、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5m (B) 11.25m (C) 20m (D) 31.25m
B12、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m/s2.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是____m.
0.4513、(1999全国)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是 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数字)14.(2004广东物理)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 )( ) A. 1.6m B. 2.4m
C.3.2m D.4.0mC15、在12米高的塔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经2秒到达地面,则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多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g取10m/s2)4m/s 0.8m16、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V0=1m/S a=2.5m/s217.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 。它在某1s内通过的距离是15m。求:
(1)物体在这1s初的速度是多少?
(2)物体在这1s以前已经运动了多长时间?
(3)物体在这1s以前已经通过了多少路程?14m/s
7s
49m18.[06高考上海卷.4] 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 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 .
【答案】平均速度 物块的末速度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中位线表示平均速度。最高点的纵坐标表示末速度。
【备考提示】:本题属于新颖题,课本中未曾出现,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19. [06高考上海卷](l0分)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1=40m/s,然后再减速
到v2=20 m/s,t1 = =…; t2= =…;
t= t1 + t2你认为这位同学
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
,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
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
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解析】:不合理。
因为按这位同学的解法可得 t1= =10s ,t2= =2.5s,所以加速距离s1= t1=200m,s2= t1=75m,总位移s1+s2=275m>s。故不合理。
由上可知摩托车不能达到最大速度v2,设满足条件的最大速度为v,则:
解得: v=36m/s
又 t1= =9s t2= =2 s
因此所用的最短时间 t=t1+t2=11s 【备考提示】:运动学一章的特点是公式繁多,在复习中,应仔细分析各类公式的特点及其使用条件,正确选用公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6高考上海理综.11] 若以固定点为起点画出若干矢量,分别代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则这些矢量的末端所形成的轨迹被定义为“速矢端迹”。由此可知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线段   
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射线 
③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圆    
④简谐运动的是速矢端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
【解析】: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方向不发生变化,其速矢端迹是射线;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其方向始终与半径垂直,其速矢端迹是圆。
【备考提示】:本题以“速矢端迹”这个新的知识点命题,考查考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