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二)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①③④⑤⑥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③⑤
C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A项错误;石灰水是混合物,B项错误;液态氧是纯净物,D项错误。]
2.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 mol
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
C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A错误;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远小于0.1 mol,B错误;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C正确;通过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溶液和胶体均澄清透明,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D错误。]
3.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HCl溶液是电解质
B.闭合开关K,向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由于HCl与NaCl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变化
C.闭合开关K,向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电流计示数不变
D.选取相同浓度的硫酸替换0.1 mol·L-1的HCl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
C [开关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HCl发生了电离,HCl是电解质,但HCl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错误;向H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B错误;向HCl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由于2H++CaCO3===Ca2++CO2↑+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所带电荷数增大,导电性不变,电流计示数不变,C正确;盐酸和硫酸浓度相同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电流计示数不同,D错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D [A项,铜、石墨均为单质不是电解质;B项,NH3、CO2为非电解质,在水中反应生成电解质H2CO3和NH3·H2O;C项,HCl、NaCl溶于水均导电,二者均为电解质。]
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
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D [①根据元素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③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为非电解质。]
6.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CaCO3+2H+===Ca2++CO2↑+H2O
B.2Fe2++Cl2===2Fe3++2Cl-
C.HCO+H+===CO2↑+H2O
D.Na2O+H2O===2Na++2OH-
B [对于离子反应,只要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也是氧化还原反应。A、C、D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中Fe与Cl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O+2H+===CO2↑+H2O
②H++OH-===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2Na+2H2O===2Na++2OH-+H2↑
A.①③ B.②④
C.② D.⑤
D [①所有可溶性碳酸正盐与强酸反应均可;②所有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均可;③AgNO3与NaCl或KCl溶液反应均可;④Fe与可溶性铜盐反应均可。]
8.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Mg+2H++2Cl-===MgCl2+H2↑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SO===BaSO4↓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Na2CO3+2H+===2Na++CO2↑+H2O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OH-===CO+H2O
B [A项,MgCl2可溶于水,应拆分;C项,Na2CO3可溶于水,应拆分;D项,CO2过量,反应应生成HCO。]
9.在下列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强碱性溶液中:K+、Cu2+、Cl-、SO
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Ba2+、OH-、NO
C.含有0.1 mol·L-1 Ca2+的溶液中:Na+、K+、CO、Cl-
D.室温下的强酸性溶液中:Na+、Fe3+、NO、SO
D [A项,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OH-和Cu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Fe3+和O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Ca2+和CO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四种离子和H+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如下:
甲
K2SO4、BaCl2、NaCl
乙
NaCl、Ba(OH)2、K2CO3
丙
HCl、K2CO3、NaCl
丁
K2SO4、Na2CO3、KCl
其中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甲和乙不可能为澄清溶液,甲会产生BaSO4沉淀,乙会产生BaCO3沉淀。丙中H+与CO反应产生CO2气体。]
11.小美在“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中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中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分别为( )
A.复分解反应、1 B.分解反应、2
C.化合反应、3 D.置换反应、2
B [5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分别为Fe+2HCl===FeCl2+H2↑,HCl+NaOH===NaCl+H2O,2NaOH+CO2===Na2CO3+H2O,CO2+C2CO。其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2个。]
12.亚硝酸(HNO2)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其氧化产物可能是( )
A.NH3 B.N2
C.NO2 D.NO
C [作还原剂时化合价升高。]
13.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对于可生成N2O的反应:3CO+2NO2===3CO2+N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O,转移4 mol 电子
B.N2O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3∶1
D.NO2作还原剂
C [A项,生成1 mol N2O,转移电子6 mol;B项,N2O中N为+1价,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项,NO2作氧化剂。]
14.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SO+2Fe2++4H+
②Cr2O+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Cr3+>Fe2+>SO2
B.氧化性:Cr2O>SO2>Fe3+
C.Cr2O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D.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
C [Cr2O比SO的氧化性强,可以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
15.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A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为HCl,当2 mol KMnO4被还原为+2价锰离子时,有10 mol HCl被氧化为氯气,另外6 mol氯离子没有变化;氧化产物为氯气,还原产物为氯化锰,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16.对于铝热反应:Fe2O3+2Al2Fe+Al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若27 g Al参加反应则有3 mol电子转移
C.Fe2O3发生氧化反应
D.Al被还原
B [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为0,A错误;27 g Al的物质的量为1 mol,Al从0价升高到+3价,故反应中有3 mol电子转移,B正确;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C错误;Al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
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比为( )
A.1∶2 B.2∶1
C.1∶1 D.3∶2
A [由反应分析化合价可知,被氧化的硫原子生成K2SO3,被还原的硫原子生成了K2S,由反应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可得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之比为1∶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10分)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写出物质C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CO与H+、OH-在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中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都是金属氧化物;②中H2O不是酸,其他都是酸;③中Na2CO3是盐,其他都是碱。
(2)化学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1)CO2 H2O Na2CO3
(2)不是
(3)CO+2H+===H2O+CO2↑
(4)HCO+H+===CO2↑+H2O、HCO+OH-===CO+H2O
18.(9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
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_______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
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Cu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Cu+2Ag+===Cu2++2Ag,Ag附着在Cu的表面,氧化性Cu2+
Cu2+>Fe2+。
(2)由于HNO3中的N为+5价,为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为-2价,只具有还原性,故此反应为HNO3+H2S―→S↓+NO+H2O,还原产物为NO,氧化产物为S,其中H2→,转移2 mol e-生成32 g S,故转移0.3 mol e-时,得到S的质量为4.8 g。(3)Fe2+、Br-均具有还原性,当通入少量Cl2时,只有Fe2+被氧化,说明还原性Fe2+>Br->Cl-。
【答案】 (1)①Fe+Cu2+===Fe2++Cu
②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
③Ag+>Cu2+>Fe2+
(2)NO 4.8
(3)Fe2+>Br->Cl-
19.(6分)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3)当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 g。
【解析】 双线桥法分析如下:
(1)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u,氧化剂是HNO3,还原产物为NO2,氧化产物为Cu(NO3)2;(2)当有4 mol HNO3参加反应时,作氧化剂的HNO3只有2 mol,对应的氧化产物Cu(NO3)2为1 mol,则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Cu为0.5 mol,即32 g。
【答案】 (1)Cu NO2 (2)2∶1 (3)32
20.(9分)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CO、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推断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少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常见的“不溶于水和盐酸”的物质是氯化银和硫酸钡,结合所给离子知A是硫酸钡;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B是碳酸钡,E是二氧化碳;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则C是氢氧化钡;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CO2,则D是碳酸钾。
【答案】 (1)BaSO4 BaCO3 Ba(OH)2 K2CO3
(2)2H++BaCO3===CO2↑+H2O+Ba2+
Ba2++2OH-+2H++SO===BaSO4↓+2H2O
Ca2++2OH-+CO2===CaCO3↓+H2O
21.(9分)某溶液中含有SO、CO、Cl-三种阴离子。
如果每次只检验一种离子,完成下面的填空。
(1)先检验CO,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然后检验SO,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最后检验Cl-,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硝酸 2H++CO===CO2↑+H2O
(2)Ba(NO3)2 Ba2++SO===BaSO4↓
(3)AgNO3 Ag++Cl-===AgCl↓
22.(9分)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反应前后的I均为-1价且产物中的汞元素为+2价)。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铜元素显______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当有2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 mol。
【解析】 (1)Hg为+2价,I为-1价,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2)-(-1)×4]×=+1。
(2)4CuI+Hg===Cu2HgI4+2Cu中,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还原剂为Hg,氧化产物为Cu2HgI4,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为CuI,还原产物为Cu,当有2 mol CuI参与反应时,只有一半作氧化剂,转移电子为1 mol×(1-0)=1 mol。
【答案】 (1)+1 (2)CuI Hg Cu2HgI4 Cu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