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淀粉-KI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I-+Cl2===I2+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
解析:选B。A项,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钠:4Na+O2===2Na2O,A项错误;C项,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是由于过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C项错误;D项,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少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CaCO3↓+H2O,D项错误。
2.(2018·湖北四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3NA
B.1 mol NH所含质子数为11NA
C.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2NA
D.NO2与足量H2O反应产生1.12 L N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1NA
解析:选B。选项A中标准状况下H2O2为液体, A项错误。选项B中1 mol NH中含有10 mol电子,11 mol质子,故所含质子数为11NA,B项正确。选项C中涉及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应小于2NA,C项错误。选项D中1.12 L NO未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D项错误。
3.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物理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A.甲:物质中的粒子数;乙:阿伏加德罗常数
B.甲: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乙: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
C.甲:固体的体积;乙:固体的密度
D.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乙:溶液体积
解析:选C。A项,n=;B项,n=;C项,只能求出此固体的质量,不能求其物质的量;D项,n=cV。
4.(2018·龙岩模拟)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Fe2+、Cl-、SO
B.K+、[Al(OH)4]-、Cl-、SO
C.Ca2+、Mg2+、NO、HCO
D.Na+、Cl-、CO、SO
解析:选B。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能将SO氧化成SO,A、D两项不能大量共存;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C项中的Mg2+、HCO与OH-不能大量共存,HCO与OH-反应生成CO,则Ca2+不能大量共存。
5.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选项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 mol
NA
B
22.4 L
1 mol
C
212 g
1 mol
D
106 g
2NA
解析:选A。
2Na2O2+2CO2===2Na2CO3+O2 Δm 转移电子
2 mol 2 mol 56 g 2 mol
1 mol 1 mol 28 g 1 mol
故A项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不是1 mol,故B项错误。
6.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a g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b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溶入水中的该气体体积是( )
A. L B. L
C. L D. L
解析:选C。设溶入水中气体的体积为V L,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 mol,溶液的体积V(aq)=×10-3 L,又由=c mol/L,整理得:V=。
7.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c(Mg2+)=2 mol·L-1,c(SO)=6.5 mol·L-1,若将200 mL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
A.0.5 L B.1.625 L
C.1.8 L D.2 L
解析:选D。由电荷守恒知2c(Mg2+)+3c(Al3+)=2c(SO),解得c(Al3+)=3 mol·L-1,则n(Al3+)=0.6 mol,n(Mg2+)=0.4 mol;由Mg2+~2OH-,Al3+~4OH-,可知n(OH-)=0.8 mol+2.4 mol=3.2 mol,V(NaOH)==2 L。
8.(2018·海南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含有2NA个Na+的Na2SO3溶液完全蒸干,得到1 mol Na2SO3固体
B.室温下,1 L pH=3的NH4 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数为0.001NA
C.常温下,将27 g铝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最终生成的SO2分子数为1.5NA
D.1 mol FeCl3与水反应,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解析:选B。Na2SO3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得到Na2SO4,A错误;NH4Cl溶液中的H+均由水电离产生,因此由水电离的H+数为0.001NA,B正确;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会发生钝化,C错误;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分子形成的集合体,数目小于NA,D错误。
9.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常压下乙为液态。常温下,0.1 mol/L丁溶液的pH为13。上述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r(C)>r(B)
B.1.0 L 0.1 mol/L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 0.1 mol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6.02×1023个电子
D.元素的非金属性B>C>A
解析:选C。由“常温下,0.1 mol/L丁溶液的pH为13”,可推知丁为一元强碱,常温常压下乙为液态,结合框图推断,甲为Na2O2,乙为H2O,辛为O2,丁为NaOH,与Na2O2反应生成O2的还可以是CO2,则丙为CO2,戊为Na2CO3,综上分析A、B、C、D分别是H、C、O、Na。原子半径大小为r(Na)>r(C)>r(O),A项错误。Na2CO3溶液中CO水解,水解后阴离子数目增多,B项错误。Na2O2与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 mol Na2O2完全反应转移1 mol 电子,C项正确。由元素周期律知,元素的非金属性O>C>H,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0.(8分)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_(填“a”“b”“c”或“d”)。
(2)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氯水中Cl2能氧化FeCl2,H+与Na2CO3、石蕊作用,Cl-能与Ag+生成AgCl,氯水成分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石蕊溶液退色。
答案:(1)d (2)产生白色沉淀 2H++CO===H2O+CO2↑ (3)Cl2+2FeCl2===2FeCl3
11.(18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含钠元素的物质A、B、C、D,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为金属钠,则E为________,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过氧化钠,则E为________,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钠________(填“是”或“不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________。
(4)A不论是Na还是Na2O2,依据转化关系判断物质C是________,物质D是________。
(5)向B溶液中通入CO2,CO2的量不同时,所得的产物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试分别写出通入少量CO2和足量C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 2Na+2H2O===2Na++2OH-+H2↑
(2)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4OH-+O2↑
(3)不是 1∶2
(4)Na2CO3 NaHCO3
(5)不相同 2OH-+CO2===CO+H2O
OH-+CO2===HCO
12.(17分)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盐酸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C中盛放的试剂是B:________,C:______;其作用分别是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与盐酸、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试分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E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无水AlCl3遇潮湿空气产生大量白雾的成分是________。
(7)用一件仪器装置和适当试剂可起到装置F和G的作用,这件仪器是________,所盛的试剂为________。
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酸性,还原性
(2)饱和食盐水 浓H2SO4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干燥Cl2
(3)吸收多余的Cl2,以防污染环境 Cl2+2OH-===Cl-+ClO-+H2O
(4)浓H2SO4 吸收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使AlCl3水解
(5)不相同 Fe+2HCl===FeCl2+H2↑、2Fe+3Cl22FeCl3
(6)AlCl3 盐酸
(7)干燥管 碱石灰(或NaOH与CaO的混合物)
13.(12分)(2016·高考上海卷)CO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应用广泛的化工产品。CO2与过氧化钠或超氧化钾反应可产生氧气。
完成下列计算:
(1)CO2通入氨水生成NH4HCO3,NH4HCO3很容易分解。2.00 mol NH4HCO3完全分解,分解产物经干燥后的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2)某H2中含有2.40 mol CO2,该混合气体通入2.00 L NaOH溶液中,CO2被完全吸收。如果NaOH完全反应,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3)CO2和KO2有下列反应:
4KO2+2CO2===2K2CO3+3O2
4KO2+4CO2+2H2O===4KHCO3+3O2
若9 mol CO2在密封舱内和KO2反应后生成9 mol O2,则反应前密封舱内H2O的量应该是多少?列式计算。
(4)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合成甲醇的原料:CH4+H2OCO+3H2
已知:CO+2H2CH3OH
CO2+3H2CH3OH+H2O
300 mol CH4完全反应后的产物中,加入100 mol CO2后合成甲醇。若获得甲醇350 mol,残留氢气120 mol,计算CO2的转化率。
解析:(1)由NH4HCO3NH3↑+CO2↑+H2O可知,分解产物经干燥后得4 mol NH3和CO2混合气体,故体积为89.6 L(标准状况)。
(2)当CO2+2NaOH===Na2CO3+H2O时,消耗4.8 mol NaOH;当CO2+NaOH===NaHCO3时,消耗2.4 mol NaOH,故1.2 mol/L≤c(NaOH)≤2.4 mol/L。
答案:(1)89.6 (2)2.4 mol/L≥c(NaOH)≥1.2 mol/L
(3)8KO2+6CO2+2H2O===2K2CO3+4KHCO3+6O2,
n(CO2)∶n(H2O)=6∶2,
n(H2O)=×2=3(mol)。
(4)300 mol CH4完全反应产生H2 900 mol,
设CO2转化率为α,CO转化率为β,
300β+100α=350,600β+300α=900-120,
α=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