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9-09 10: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测试题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分×20=50分)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水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2.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3.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4.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5.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6.沙漠中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有的地方却出现了绿洲,这说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7.正月中旬,八步区贺街镇李花绽放;富川油菜花金黄一片;四月上旬,贺州大道羊蹄甲花开烂漫;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花开有先后,这是因为植物的开花(  )
A.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为了繁殖后代 C.满足不同环境 D.能影响环境
8.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宽阔的运动场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C.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群蚂蚁 D.一个池塘
10.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1.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益阳回龙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2.下列各选项中,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梵净山上所有的树木
B.赤水河中所有的鱼儿
C.一个沙滩上的阳光、沙子、空气等无机环境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13.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1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海洋生态系统
16.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层
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
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
17.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热带雨林 B. 温带草原 C. 寒带针叶林 D. 北极冰川
18.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地球 D. 岩石圈
19.学习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后,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B.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渐递增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
20.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的是( )
A. 深海的火山口 B. 大气圈的上层 C. 水圈的大部分 D. 岩石圈的表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8分)如图是沙漠狐和极地狐的头像.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 狐,图乙是 狐.
(2)它们的主要差异是 .
(3)造成极地狐和沙漠狐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食物.
22.(18分)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 的有机物,从而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2)在自然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食,通过 ,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同时,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可见,动物对于维持 有重要作用。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在自然界中营腐生生活时,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使之回归大自然,又成为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原料。可见,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的 起着重要的作用。
23.(10分)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杀虫剂。当进入生物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一般来说在受DDT 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 含量总是比被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高。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海水
生物A
生物B
生物C
生物D
生物E
DDT含量(×10-6)
0.00005
0.5
0.005
2
0.04
75.5
1、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请写出由这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数量由少到多的顺序 。 
4、此生态系统中,所有能量的总来源是 。
5、想想看,如果不禁止使用DDT这一类的药物,在生物圈中受害最深的是生物 。
24.(8分)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25.分析资料:(6分)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按所在环境的性质可归为三类: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指构成陆地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比如我国西双版纳的亚热带丛林里有许多的亚洲象,云豹,加上各种的鸟类和其它的小动物,还有丛林中的植物及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及沼泽中的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海洋生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海洋这一主题条件下各类动植物的群体所形成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圈的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
(1)按照材料中的分类方法,生物圈是由哪三类生态系统构成的?
(2)我们人类生活在哪个生态系统之上?我们喜欢吃的鲫鱼、鲤鱼等生物生活在哪个生态系统之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植物开始萌发.因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
2.A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3.B
解析 :在寒冷、干旱新疆与温暖、潮湿的广东,不同的主要发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温暖潮湿的广东,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寒冷、干旱的新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温暖、潮湿地区要少。
4.A
解析 :适者生存,生物必需适应环境,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新疆棉引种到本地未达到某纱厂厂长期待结果是因为受本地环境因素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5.A
解析 :非生物因素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6.B
解析 :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非生物因素水分影响生物分布。
7.A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才有了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地方,别样的花开,有不同的风景.这是因为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8.D
9.C
解析 :“一群蚂蚁”是动物,在生态系统属于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符合题意。
10.C
解析 :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11.B
12.D
解析 :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13.D
解析 :校园生态系统包括校园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校园环境,符合题意。
14.C
解析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符合题意。
15.C
解析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时生物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6.C
解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选项C符合题意。
17.A
解析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符合题意。
18.D
19.C
20.B
解析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通常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故大气圈的上层是不属于生物圈范畴的。
二、非选择题
21.(每空2分,共8分)(1)极地 沙漠
(2)极地狐耳朵小,散热少;沙漠狐耳朵大,可以更好地散热
(3)C
解析 :(1)、(2)甲的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是极地狐;乙狐耳朵较大,嘴巴突出,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是沙漠狐.
(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如极地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沙漠狐生活在温度较高的非洲热带沙漠,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这主要与它们生活地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C正确.
22.(每空2分,共18分)(1)光合作用;能量 (2)植物;消化和吸收;相对稳定;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态平衡 (3)分解者;物质循环
23.(每空2分,共10分)(1)B→D→A→C→E;(2)B;(3) E→C→A→D→B;(4) 阳光;(5)E
24.(每空2分,共8分)(1)分解者;(2)4;(3)草.(4)猫头鹰
解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
(4)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猫头鹰位于4条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25.(每空2分,共6分)(1)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2)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