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5.2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的定义。
2.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 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能初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1. 公式推导:
2. 语言表述:
3.公式表达:
①数学表达式:
②常用计算式:4.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
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在力学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一定要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
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
(1)因果关系: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无
论合力多么的小),物体就获得加速度,即力
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决定加速度,力与
速度、速度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物体只受重力G=mg的作用,则由牛顿第
二定律知物体的加速度为
即重力是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g的原因,各
地的g值略有差异,通常取g=9.8m/s。
在第一章学习《重力》一节时,给出了重量和质量
的关系式G=mg,g是以比例常数引人的,现在可以 证明,这个比例常数就是重力加速度,9.8N/kg与
9.8m/s 等价。
想一想:如何证明?
(2)矢量关系:是一个矢量式,加速度a与合
外力F合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由它所
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外力的方向
相同(同向性),而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
向之间并无这种关系。这样知道了合外力(或
加速度)的方向,就知道了加速度(或合外力)
的方向。(3)瞬时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力
的瞬时作用规律,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
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
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
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
也要发生变化,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
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
时产生(虽有因果关系但却不分先后)、同时变
化、同时消失。(4) 独立对应关系: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
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
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加速度叠加(按
矢量运算法则)的结果。
(5) 同体关系: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
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把研究对
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
搞清楚。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清楚地认 识到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性质由所受合力F合的情况决定。
物体运动的轨迹由所受合力F合和它的初速度v0共同决定。
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条件:F合和v0的方向沿同一直线且同向。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在有多个物体存在的复杂问
题中,确定研究对象尤其显得重要)。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3)选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加
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将加速度的方 向作
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这样与正方向相同
的力(或速度)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力(或
速度)取负值。(4)求合力(可用作图法,计算法或正交分解
法)。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6)必要时进行检验或讨论。【例一】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物体作
用一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7°,大小为10N的拉力
F,使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
【例二】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
面上,求:
(1)若斜面光滑,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 大?
(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多大?【例三】如图所示,装有架子的小车,用细线拖着
小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已知运动中,细线偏离竖
直方向30°,则小车在做什么运动?
【例四】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
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
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
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课堂训练:1.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
比,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原来是匀速的,开始
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是( )
A.继续作匀速运动. B.变为作匀加速运动.
C.变为作变加速运动. D.变为作匀减速运动.
2.甲车质量是乙车质量的2倍,把它们放在光滑水
平面上,用力F作用在静止的甲车上时,得到2N/kg
的加速度,若用力F作用在静止的乙车上,经过
2s,乙车的速度大小是( )
A.2m/s B.4m/s C.6m/s D.8m/s3.如果力F在时间t内能使质量m的物体移动距离s( )
A.相同的力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物体移
动2s的距离
B.相同的力在一半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物体移动
相同的距离。
C.相同的力在两倍时间内使质量是两倍的物体移动
相同的距离。
D.一半的力在相同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物体移动
相同的距离。
4.质量是2kg的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
态。当撤去其中F1、F2两个力后,物体运动的加速
度为1N/kg,方向向东,则F1、F2的合力是_________,
方向 ________。 阅读材料: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牛顿定律只能直接地应用于“惯性系”;对于“非惯性
系”,则需要引入一个虚拟的“惯性力”,才能应用牛
顿定律。
在本章的习题里,遇到了变速升降的问题。如
果某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为G,那么当起重机匀加速上
升(或匀减速下降)时,钢丝绳的拉力T>G;当起重机
匀加速下降(或匀减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
T不难理解,因为,匀加速上升时:T-G=ma,所以T>G。
匀加速下降时:G-T=ma,所以T 但是以做变速运动的起重机做参考系的观察者,
则感到似乎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这就是通
常说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由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从不同的参考系进行观
察,对同一事件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当我们以地
面为参考系时,可以运用牛顿定律来考虑问题,我
们称这种“牛顿定律能够适用的参考系”为惯性系。
当我们以做变速运动的起重机为参考系时,则不能
直接应用牛顿定律来处理问题,我们称这种系统为
“非惯性系”。非惯性系不仅限于变速升降系统,我们再举两个常
见的例子:在加速前进的车厢中的观察者,看到一
个光滑小球会自动地加速后退,而没有发现它受到
产生加速度的力。在转动圆盘上的观察者,看到光
滑小球会自动离心而去,并没有发现使它远离圆心
的力。
人们为了使牛顿定律也能应用于非惯性系而引入了
“惯性力”的概念。这不是由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
产生的力,而是为了描写非惯性系的变速运动的性
质而引入的假想的力。例如前进中的车辆骤然停止
时,在惯性系中的观察者看来,车厢中的乘客没有
受到外力,仍然向前做惯性运动,但车内乘客却觉
得自己好像受到一个力,使自己向前倒去,这个力
就是惯性力。为了与“惯性力”相区别,我们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
力称为“牛顿力”。在非惯性系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处理问题时,不但要考虑‘‘牛顿力”,而且还要考虑
“惯性力”。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问题,都是用惯性系来讨论
的,所以没有引入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