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检测题(一)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检测题(一)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0 11:4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
A. 神话 B. 化石 C. 传说 D. 书籍
2.“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下列有可能最早品尝到熟食的古人类是( )
A. 圣人 B. 元谋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3.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 陕西省 B. 北京市 C. 云南省 D. 浙江省
4.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 制作磨制石器
C. 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D. 使用耒耜耕地
5.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观察如图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

A. (a) B. (b) C. (c) D. (d)
7.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A. 学会磨制石器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 懂得采集果实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 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 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 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 D. 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古人类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10.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11.如图是出自“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的原始居民遗址中的文物。请问它出自(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12.如图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如图所示图片,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 )

河姆渡时期、半坡时期 B. 半坡时期、河姆渡时期
C. 河姆渡时期、元谋人时期 D. 半坡时期、北京人时期
13.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 种植水稻 B. 种植粟 C.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使用青铜器
14.史书载述,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 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
15.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我国原始农耕文明而搜集素材,下列可供选择的是( )
A. 北京人头盖骨复原图 B. 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C. 元谋人牙齿化石 D. 山顶洞人骨针
16.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7.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发现了房屋遗迹。这表明两地的原始居民都开始( )
A. 驯养家畜 B. 定居生活 C. 种植水稻 D. 烧制陶器
18.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0.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华人是黄色人种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部落联盟发展来的
D. 炎帝被黄帝打败
21.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2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 B. 涿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巨鹿之战
2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 察举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24.下面为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

A. 黄帝 B. 鲧 C. 舜 D. 伯益
25.如何治理水患现在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历史上最早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是( )
A. 禹 B. 勾践 C. 李冰 D. 夫差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
材料三: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一河流流域?(4分) 问题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说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4分) 问题三:材料三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类居民的何种建筑?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石器?(4分) 问题四: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三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3分)
27.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材料一: ?
图一 图二
(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4分)
(2)结合图二回答,这是哪一个原始人类的遗址?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这反映了什么?(4分)
【文物中的历史】
材料二:
图三 图四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2分)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三:“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4)材料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4分)
【探究中的历史】
(5)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2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 我是祖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是( ) (1分)
② 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我是( ) (1分)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 假如你是一位半坡居民,“我”要向你学习种植( )的技术。(1分)
② 假如你是一位河姆渡居民,“我”要向你学习种植( )的技术。(1分)
(3)请你依据下图帮“我”找家
?
①“我”是一位北京人,我的家是在图中的( )处。(1分)
②“我”是一位河姆渡原始居民,我的家是图中的( )处。(1分)
③ 造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1分)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④ 你认为研究人类起源的历史的依据有哪些,重要依据是什么?(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分)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2分)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 (4)“他”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2分) (5)请简单介绍材料二中“他”的事迹。(2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B
C
A
A
B
D
D
B
C
B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B
C
B
C
C
C
B
B
D
C
A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黄河流域。 (2)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北京人的进化过程。 (3)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 (4)会种植庄稼,居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等。
27.(1)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3)图三:河姆渡原始居民;图四:半坡原始居民。
(4)禅让制;世袭制。
(5)了解历史的途径有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
28.(1)① 元谋人;② 禹。
(2)① 粟;② 水稻。
(3)①A;②C;③D;④ 依据:历史遗址,考古化石;重要依据:考古化石。
29.(1)尧、舜、禹时期。 (2) 实行禅让制。 (3)禹。 (4)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5)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取得成功;通过禅让的办法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
A. 神话 B. 化石 C. 传说 D. 书籍
2.“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下列有可能最早品尝到熟食的古人类是( )
A. 圣人 B. 元谋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3.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 陕西省 B. 北京市 C. 云南省 D. 浙江省
4.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 制作磨制石器
C. 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D. 使用耒耜耕地
5.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观察如图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

A. (a) B. (b) C. (c) D. (d)
7.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A. 学会磨制石器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 懂得采集果实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 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 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 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 D. 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古人类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10.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11.如图是出自“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的原始居民遗址中的文物。请问它出自(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12.如图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如图所示图片,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 )

河姆渡时期、半坡时期 B. 半坡时期、河姆渡时期
C. 河姆渡时期、元谋人时期 D. 半坡时期、北京人时期
13.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 种植水稻 B. 种植粟 C.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使用青铜器
14.史书载述,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 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
15.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我国原始农耕文明而搜集素材,下列可供选择的是( )
A. 北京人头盖骨复原图 B. 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C. 元谋人牙齿化石 D. 山顶洞人骨针
16.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7.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发现了房屋遗迹。这表明两地的原始居民都开始( )
A. 驯养家畜 B. 定居生活 C. 种植水稻 D. 烧制陶器
18.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0.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华人是黄色人种
B. 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部落联盟发展来的
D. 炎帝被黄帝打败
21.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2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 B. 涿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巨鹿之战
2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 察举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24.下面为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

A. 黄帝 B. 鲧 C. 舜 D. 伯益
25.如何治理水患现在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历史上最早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是( )
A. 禹 B. 勾践 C. 李冰 D. 夫差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
材料三: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一河流流域?(4分) 问题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说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4分) 问题三:材料三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类居民的何种建筑?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石器?(4分) 问题四: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三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3分)
27.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材料一: ?
图一 图二
(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4分)
(2)结合图二回答,这是哪一个原始人类的遗址?在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这反映了什么?(4分)
【文物中的历史】
材料二:
图三 图四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2分)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三:“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4)材料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4分)
【探究中的历史】
(5)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2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 我是祖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是( ) (1分)
② 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我是( ) (1分)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 假如你是一位半坡居民,“我”要向你学习种植( )的技术。(1分)
② 假如你是一位河姆渡居民,“我”要向你学习种植( )的技术。(1分)
(3)请你依据下图帮“我”找家
?
①“我”是一位北京人,我的家是在图中的( )处。(1分)
②“我”是一位河姆渡原始居民,我的家是图中的( )处。(1分)
③ 造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1分)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④ 你认为研究人类起源的历史的依据有哪些,重要依据是什么?(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分)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2分)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 (4)“他”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2分) (5)请简单介绍材料二中“他”的事迹。(2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B
C
A
A
B
D
D
B
C
B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B
C
B
C
C
C
B
B
D
C
A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黄河流域。 (2)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北京人的进化过程。 (3)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 (4)会种植庄稼,居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等。
27.(1)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3)图三:河姆渡原始居民;图四:半坡原始居民。
(4)禅让制;世袭制。
(5)了解历史的途径有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
28.(1)① 元谋人;② 禹。
(2)① 粟;② 水稻。
(3)①A;②C;③D;④ 依据:历史遗址,考古化石;重要依据:考古化石。
29.(1)尧、舜、禹时期。 (2) 实行禅让制。 (3)禹。 (4)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5)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取得成功;通过禅让的办法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