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圆明园国宝回家,路在何方?大致三种途径:购回、捐赠和追还圆明园十二兽首 根据国际公约,被抢掠的文物都应归还原属国,然而实际执行起来,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其中存在诸多法律和正式上的困难:
1995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依据公约,只有1996年以后的流失文物才可以提出返还请求。
公约基于自愿原则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收藏流失文物的一些主要国家如法国等,则以公约与其本国法律冲突为由而拒绝加入。流散文物原属国因而不能依据国际公约,向没有缔约的“文物流入国”提出返还文物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圆明园国宝回家,路在何方?一、劫难之悲二、劫难之因三、劫难之叹圆明园的劫难一、劫难之悲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万园之园——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 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 ,另一个叫 。
——1861年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巴雷特上尉的信中写道法兰西英吉利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守园清军战死,圆明园总管大臣投水自尽,恭亲王奕?避走万寿山。
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是到了博物馆,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无论造型还是材料都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法国海军上尉巴吕描述他当时的感受这是《一千零一夜》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眼前存在的现实——法军杜潘上校惊叹圆明园见证了清朝的荣誉与溃败二、劫难之因 材料一: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密切尔报告书》 1852年3月
思考:1、材料一的这封报告是什么战争之后写的?材料二: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中英贸易的情况是? 3、为什么英国人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巨大利润? 材料一: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密切尔报告书》 1852年3月 思考:1、材料一的这封报告是什么战争之后写的?材料二:鸦片战争 材料一: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密切尔报告书》 1852年3月 材料二:思考: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的情况是?英国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但是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巨大利润 材料一: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密切尔报告书》 1852年3月 材料二:思考:3、为什么英国人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巨大利润?①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②鸦片大量输入削弱购买力面对这一现象,英国人提出: 英法
(美俄支持)清政府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担心危及统治、
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迫使清政府屈服借口根本原因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咸丰)(直接原因) (法国)马神甫事件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英国)亚罗号事件大家仔细两幅图的路线,能发现什么问题?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 攻陷大沽炮台,进逼
天津,签定《天津条约》2、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广州1860年8月: 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大沽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俄国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西北地区共计150多
万平方公里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
《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十口通商
3.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4.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在中国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200万两《北京条约》: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特点:都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布局:从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内地,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天津汉口南京打开中国市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劫难之叹 焚毁“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标志着这个自称世界中心的文明古国被彻底打败,也焚毁了清王朝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剑桥中国晚清史》 两次鸦片战争实为中国历史之转折,传统的国家进入了近代的世界,近代中国与外国的战争,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恰是一把尺子,量出了“天朝”与“泰西”(西欧)之间在近代化上的差距。在那个时代,许多尺度与今有所不同,特别明显的是,强权是十九世纪通行的“公理”。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实现西礼觐见的1873年——茅海建《近代的尺度》 当中国皇帝还在为礼节之事头疼的时候,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73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的第14年,? 大西洋海底电缆敷设成功的第7年,? 卷筒轮转印刷机发明的第5年;? 3年后,贝尔发明了电话,? 日本明治维新进入了第6个年头;? 22年后,日本打败中国跻身列强。 过去的是历史,但历史并没有过去,历史,以她巨大的惯性连接未来,又以她可贵的经验给后人以借鉴。
——苗枫林《当熔长史铸明鉴》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1861年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巴雷特上尉的信中写道国宝回家,
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