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探究一: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呢? 动画演示一:动画演示二:结论:不一定相同!探究二:
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探究:牛顿管实验结论:
轻重不同的物体,只受重力时,下落的快慢相同。猜想: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呢?现象:金属片与羽毛同时落地 美国宇航员大卫·斯哥特在月球上同时释放了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 他发现两者同时落地。一.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⑴ v0 = 0 ,是加速运动;⑵ 只受重力作用;2. 特点:3. 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⑶ 轨迹是直线。探究三:
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S2-S1) = (S3-S2) = (S4-S3)= (S5-S4) = (S6-S5)= aT 2 也可以用频闪照相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 是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g(重力加速度)1.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2. 方向:竖直向下3. 大小:通过多种方法用实验测定,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 g 不同, 一般取 g = 9.8m/s2 , 粗略计算可以取 g =10m/s2 。赤道:
g = 9.780m/s2北京:
g = 9.801m/s2北极:
g = 9.832m/s2莫斯科:
g = 9.816m/s2→ v = g t→ x = g t2/2→ v2 = 2 g x四、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1. 速度与时间关系式 v = a t2. 位移与时间关系式 x = at2/23. 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v2 = 2ax一 、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三、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四、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五、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二、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课堂小结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C【例题1 】 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已知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的3倍,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
A、甲一定先落地
B、乙一定先落地
C、甲、乙同时落地
D、乙可能先落地 【例题2】 1991年5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了一位青年奋勇接住从 15 层高楼窗口跌出的孩子的动人事迹。设每层楼的高度是 2.8 m ,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 1.3 s ,请你估算一下他要接住孩子,至少允许他有多长的反应时间?(g 取 10 m/s2 )分析:小孩下落的高度 x = 15×2.8m = 42m,根据 x ,算出小孩下落的时间为 t = 2.9s,则至多允许这位青年的反应时间为 △t = 2.9s - 1.3s = 1.6s 。【例题3】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石块和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的石块先落地
B 、轻的木块先着地
C 、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二者具有相同的的速度,相同的位移
D、 两者在下落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石块和木块下落快慢相同,所以AB错,选项C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又可知D也正确C D【例题4】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将下列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 拉住纸带,将重锤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让重物带动纸带自由下落;
B. 将打点计时器坚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接好电路;
C. 用夹子将纸带固定在重锤上,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D.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 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BCADE【例题5】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 6 cm,石子起落点距地面的高度约为 2.5 m。怎样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