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0 06: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八年级上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节选新课导入这篇文章的作者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运动来了解一下。新课导入康有为与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地点:北京
主张: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一、公车上书知识拓展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公车”就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何谓“公车”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的举人,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在上书上签字吗?
如果你来给皇帝上书,你将如何来挽救危亡呢?康有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人物扫描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义》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人物扫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维新变法史料研读二、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
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
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
做了有力的铺垫。知识延伸《时务报》与《国闻报》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
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
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心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光绪帝
1875年至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一、百日维新2.时间:
3.目的:
4.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主要内容及影响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溪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二、戊戌政变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②顽固派实力强大;
③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合作探究材料一 维新运动留下了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提倡新学、批判旧学、宣传兴民权。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材料二 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他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亦画上句号。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去追寻其他的救国之路——革命。史料研读三、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本课小节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同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师范馆为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知识延伸1.“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化的探索首先学习西方经济技术,开始于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开始学习西方风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题文中的关键词是“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选择首先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事件。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B随堂检测2.习近平在瀛台会见了来京述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这里的瀛台是光绪帝在维新变法失败后被困禁的地方。维新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由改良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性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救亡图存,维新派发起百日维新,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最终失败,A项符合题意;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并不是一次革命,B项错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此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不是百日维新;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而百日维新并没有推翻帝制,D项错误。故选A。A3.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 )
A. 使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B. 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C. 进行了政治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尝试
D. 使变法维新成为中国人追求的共同目标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在中国通过政治改革,探索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体制,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故选C。C4.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为了变法维新都做了哪些活动?1895年到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活动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为走救国之路,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 救亡图存。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发动戊戌变法,制定和发布一系列变法法令。这是1895年到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活动的重大事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