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上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下列观察不属于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2.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
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图Z-1-1
4.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 ℃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5.某物体的长度是0.67834 m,如果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结果应是( )
A.0.67834 m B.0.6783 m C.0.678 m D.0.68 m
6.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 m,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 m B.1 dm C.1 cm D.1 mm
7.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8.如图Z-1-2所示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图Z-1-2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
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
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
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
9.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20 cm,19.22 cm,19.19 cm,19.21 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的测量结果是( )
A.19.2 cm B.19.205 cm C.19.21 cm D.19.19 cm
10.某人测得总页数为200页的书厚度为9.00 mm,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为( )
A.0.18 mm B.0.36 mm C.0.045 mm D.0.09 mm
11.两盆都放有冰块和水,甲放在阳光底下,乙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发现甲、乙两盆中冰块都还有,但甲中冰块减少得更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温度较高 B.乙的温度较高
C.甲、乙温度相同 D.无法判定谁的温度高
12.用由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由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 ℃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 ℃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 ℃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 ℃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13.某温度计在0 ℃时,水银柱长5 cm;100 ℃时,水银柱长25 cm。当水银柱长12 cm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28 ℃ B.35 ℃ C.48 ℃ D.60 ℃
14.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 ℃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15.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Z-1-3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图Z-1-3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8℃和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8 ℃和40 ℃ B.40 ℃和40 ℃ C.39 ℃和40 ℃ D.39 ℃和39 ℃
17.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
18.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19.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 ℃;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 ℃,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示数为35 ℃,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17 ℃ B.25 ℃ C.32 ℃ D.37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20.如图Z-1-4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图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如果用它测得科学课本188页的厚度为9.4 m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mm。
图Z-1-4
21.某同学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分别是26.16 cm,26.14 cm,26.37 cm,26.17 cm,26.15 cm,其中有1个数据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__,该科学课本所测的长度应是____________。
22.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 ℃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 ℃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 ℃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 ℃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__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 ℃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__ ℃。
23.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 cm,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 cm。将此温度计放入35 ℃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 cm,如图Z-1-5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 ℃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 cm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 ℃)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___cm。
图Z-1-5 图Z-1-6
24.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 ℃。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作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
(1)如图Z-1-6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 ℃,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________K。
25.科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量筒的做法:找一个玻璃瓶,然后在玻璃瓶上贴一个纸条(瓶上贴纸条部分粗细均匀),用量筒测量出100 mL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内,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标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将从瓶底到标记处的距离等分成10份,分别做上标记,标上刻度,则每份为10 mL。这样就制作出最小刻度为10 mL的量筒了。小华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两个量筒(如图Z-1-7)。请判断哪个量筒更精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Z-1-7 图Z-1-8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6.(6分)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Z-1-8所示的实验,用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m
小球
质量
/g
摆动
幅度
/m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s
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s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______________。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填“长”或“短”)。
27.(4分)给你一根玻璃管、一个核桃大的玻璃泡、一个玻璃杯,请你借用其他器材制作一个可以判断温度变化和温度高低的温度计,写出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1)制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科学学习中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Z-1-9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图Z-1-9
实验
序号
钢球质量m/g
抛出点离地高度h/m
水平抛出的速度v /(m·s-1)
落地
时间
t/s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m
1
10
2
1
0.64
0.64
2
20
2
1
0.64
0.64
3
10
2
2
0.64
1.28
4
10
4
2
0.91
1.82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实验结论。
四、解答题(共18分)
29.(9分)一支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多大?
30.(9分)如图Z-1-10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V的酒,现给你一把刻度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条件开放)
图Z-1-10
2018年秋七上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题
答案详析
1.D
2.C [解析] 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受热膨胀铜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冬天的测量结果比夏天的大。
3.C [解析] 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B [解析] 体温计在不甩的情况下示数只升不降,由于原来示数是37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37 ℃,故体温计示数仍为37 ℃。
5.B [解析] 在数值0.67834 m中,“8”对应的单位是mm,如果用mm刻度尺测量此物体长度时,除前面这些数字外,还要有一位估读值,也就是“3”,即物体的长度为0.6783 m。
6.C [解析] 刻度尺在使用的时候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对于一个读数而言,它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也就是分度值的下一位,而它的倒数第二位数值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单位,1.700 m,它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cm,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1 cm。
7.D [解析]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122.8 c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都是1 cm;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值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8.D [解析] 刻度尺A的分度值为1 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0 cm;刻度尺B的分度值为1 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 cm。
9.C [解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精确些,
根据四次测量的数值求平均值为
=
19.205 cm≈19.21 cm,
平均值所取位数应该和原来的测量值位数相同。
10.D [解析] 总页数为200页的书,共有100张纸,总厚度为9.00 m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0.09 mm。
11.C [解析] 甲、乙虽然放置的环境温度不同,但一段时间后两盆中都还有冰块,说明两盆中都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故二者温度相同。
12.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15 ℃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 ℃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说明材料甲的膨胀程度大于乙的,据此分析即可。
13.B [解析] 该温度计在0 ℃时,水银柱长5 cm;100 ℃时,水银柱长25 cm,说明0 ℃刻度线与5 cm刻度线对齐,100 ℃刻度线与25 cm刻度线对齐。故1 cm刻度代表的温度为=5 ℃/cm,当水银柱长12 cm时,显示的温度应该是5 ℃/cm×(12 cm-5 cm)=35 ℃。
14.A [解析] 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 ℃,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的大。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的大。
15.B [解析] 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
16.C
17.B [解析] 用量筒量取5.0 mL水,仰视读数,由于此时视线低于凹液面的最低点,因此读数为5.0 mL时,液体的体积已超过5.0 mL,即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5.0 mL。
18.A [解析] 仰视时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30 mL,实际体积大于30 mL;俯视时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20 mL,实际体积小于20 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0 mL。
19.B [解析] 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5 ℃,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95 ℃,中间是8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5 ℃时,距离15 ℃有20个小格,求出20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20× ℃=25 ℃。
20.3.20 0.1
21.26.37 cm 26.16 cm
[解析] 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6.16 cm,26.14 cm,26.37 cm,26.17 cm,26.15 cm,这5个值中,26.37 cm与其他4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求平均值时应去掉错误数据,所以科学课本的长度L=
≈
26.16 cm。
22.67 -3
[解析] 设暖气片的温度是T暖,房间内的温度为T内,房间外的温度为T外。根据题意可得:=a(常数),所以=a,=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T暖=67 ℃,a=1.5。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 ℃不变时,代入以上的比例式可得:外界温度为-3 ℃。
23.42 ℃ 5
[解析] B处代表35 ℃,B离顶部6.2 cm,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 ℃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 cm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 ℃时,液柱升高3 cm,即1 cm代表的温度是 ℃。而A处、B处的距离为6.2 cm-2 cm=4.2 cm,则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为35 ℃+4.2× ℃=42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再以B处的35 ℃为起点,求出37 ℃处距离顶端的距离为6.2 cm-=5 cm。
24.(1)A (2)90
[解析] (1)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 ℃,所以物体的温度不能冷却至-1000 ℃。
(2)根据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可得:T=t+273=-183+273=90 K。
25.甲 因为在该题限定的情况下,当横截面积S越小时,相同刻度间的距离h越大
26.(1)刻度尺、秒表
(2)小球到固定点距离(或摆长)
(3)短
[解析] (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摆长、摆动幅度,用托盘天平测小球的质量,用秒表测量往返摆动的时间。(2)分析表中数据,由实验3、4看出,质量、摆长相同,摆动幅度变化,摆动1次时间相同,说明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动幅度无关;由实验2、4看出,摆动幅度、摆长相同,质量变化,摆动1次的时间相同,说明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质量无关;由实验1、5看出,摆动幅度、质量相同,摆长变化,摆动1次的时间不相同,说明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可见,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由摆长决定。(3)由实验1、5看出,摆动幅度、质量相同时,摆长变长,摆动1次的时间变长,所以要将摆钟调快,应将摆钟的摆长调短。
27.(1)把玻璃泡和玻璃管组装在一起,玻璃杯中盛满水,先给玻璃泡加热,此时玻璃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减小,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外界大气压把玻璃杯中的水压入玻璃管,故玻璃管中的水柱高于玻璃杯中的水柱。如图所示:
(2)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泡插入水中,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水面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断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玻璃管中水面越低;温度越低,玻璃管中水面越高)
28.(1)1、2 (2)1、3 (3)3、4
(4)钢球的质量和水平抛出的速度
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1、2两组实验数据的水平抛出速度与抛出点离地高度相同,钢球质量不同,用1、2两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一。(2)由表中数据可知1、3两组实验数据的钢球的质量与抛出点离地高度相同,水平抛出的速度不同,用1、3两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二。(3)由表中数据可知3、4两组实验数据抛出钢球的质量与水平抛出的速度相同,抛出点离地高度不同,利用3、4两组实验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三。(4)由表中3、4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由1、2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钢球的质量无关;由1、3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无关;由1、3、4三组实验数据可知: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
29.解: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 ℃;由于该温度计第11根刻线下面有10根刻线,故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为:0 ℃-(2 ℃×10)=-20 ℃;同理,第61根刻线上面还有20根刻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为:100 ℃+2 ℃×20=14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40 ℃。
30.解:先用刻度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L1(图a),即装酒部分的高度,然后将酒瓶倒置,再用刻度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设瓶的容积为V′,瓶底的面积为S,又已知酒的体积为V,
则酒瓶的容积为:V′=V+L2S=V+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