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4张PPT。22 寓言四则坐井观天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揠苗助长狐狸和乌鸦狮子与老鼠( )( )( )( )动画 成语看猜揠苗助长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叶公好龙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1.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 《蚊子和狮子》 3.穿井得一人4.杞人忧天寓言四则(目录)1.了解几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 言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 溉汲( ) 杞人( )
崩坠( ) 星宿( ) 中伤( )
躇步( ) 跐蹈( ) 舍然( )hè●◆生难字zhòubìzhānɡài jíqǐzhuìxiùzhònɡchúcǐshì●●●●●●●●●●●●雕像 爱慕 较量
虚荣 凯歌 diāomùjiào liàngxū róngkǎi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重视的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写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三问三答后,得到的是一文不值的结果。用一句话点明寓意(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耐人寻味。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文中第一段采用的是______与_____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_____的表达方式,点明了___________。叙述描写议论寓言的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想——问——笑问——想——问——?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心理描写语言、神态描写(反衬手法)赫耳墨斯问宙斯雕像 一个银元问赫拉雕像 还要贵一点问自己雕像 算添头白送雕像者更尊重算添头讽 刺盲目自大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的缘由以及到来的方式。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示了他的骄傲心理。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语言描写:“算添头,白送”这一回答,轻轻一笔,点出了自命不凡者的实际价值,而作者的讽喻之意也暗含其中。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
词语:一文不值 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次发问,由平静到笑,显示出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其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嘴脸跃然纸上。从中可以发现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如何理解赫耳墨斯的三次发问?通过这三次发问你觉得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本文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这则寓言生动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赫耳墨斯形象? 生动刻画出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 1.构思精巧。
文章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的,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在赫耳墨斯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短短的篇幅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2.讽刺绝妙。
赫耳墨斯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会比别人高,不料却被雕像者当作“添头”白送,淡淡一句,反衬出他的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讽刺绝妙。3.语言简洁生动。
全文以叙述为主,间或描写,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字,就真切而形象地表现了赫耳墨斯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心理。三答: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添头、白送三问: 宙斯像 赫拉像 自己的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爱慕虚荣适得其反古希腊神话人物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蚊子和狮子》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以及战胜后得意忘形,最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反复、神态描写:第二次写蚊子“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的骄傲自满和得意忘形。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照应、语言描写: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叹息”与“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照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极富讽刺意味。 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是什么?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胜败在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自投罗网。 点明寓意,收束全文,告诫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结尾有什么作用?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告诉我们人不应该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蚊子和狮子》的寓意除此之外,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蚊子和狮子》中蚊子为什么敢于向强大的狮子挑战?误撞蛛网——死亡挑战狮子——胜利蚊子和狮子骄兵必败1.情节波澜起伏。
这则寓言情节大起大落,写出蚊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蚊子战狮子,狮子比它强大很多倍,可它却胜了;当蚊子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时,却葬身蛛腹。寓意深刻,耐人寻味。2.运用拟人,生动形象。
文章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极为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其得意忘形之态。对比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了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赫耳墨斯听了以后又气又羞。他回到天庭以后,心里越想越有气,暗暗说:“好,既然你们不把我这个庇护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们的事了。”这时,宙斯出现在他的面前,问道:“我的孩子,是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呀?”赫耳墨斯就将他在雕像者店里的事讲了一遍。宙斯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就没有错吗?你身为商人的庇护神,却没有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每一个神使都应该虚怀若谷,你却爱慕虚荣…… 别人是否尊敬你,你自己知不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赫耳墨斯低下头想了一会儿,似乎明白了点什么,然后说:“那,我以后一定努力的工作,尽力做一些对商人们有利的事情。”宙斯笑了,说:“这就对了。到那时,人们自然就会尊敬你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一些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家长和知错就改、发奋图强的孩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蚊子正等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扯破,蚊子因此得救。 1.判断正误:⑴蚊子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狮子,根本原因是蚊子能咬狮子。( )⑵在写法上,上一则寓言是反衬手法,在修辞方面本则寓言用的是拟人手法。( )
⑶本文是在篇末点明寓意。( )⑷能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神态的词语是“势不可挡”。( )×√√×2.在文中找出与“你并不比我强”这个否定句相应的肯定句是 。这两句把蚊子____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答:“我比你强得多”。并把蚊子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3.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 )
A.后悔莫及 B.可歌可泣
C.乐极生悲 D.宁死不屈C4.这则寓言说明了( )A.狮子虽然庞大,却没有本领。B.是不是真有本领,不取决于个子的大小。C.蚊子败在蜘蛛手里,是出于偶然。D.取得胜利后,不能盲目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会受挫折。D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26卷,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待,等到 挖井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讲述知道、听说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
若此,不若无闻也。 派向应答,回答 劳力在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古今异义及其家穿井( )
丁氏对曰(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君(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听到使……听到助词,的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定语后置标志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介词,被介词,在◆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 )使动用法,使听到◆文言句式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开端发展结局第一层
(1、2句)第二层
(3、4句)第三层
(5、6句)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可分为三层。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3.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加之流传很广泛。4.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5.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一个人的劳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写作方法 丁氏无井——出溉汲
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国君调查——得一劳力(省一人)穿井得一人不轻信流言
不以讹传讹杞人忧天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子》中反映的片段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讲述了一个杞人无事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讽刺那些没有意义的担忧。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注音:杞国 崩 坠 寝 食 qǐbēng zhuìqǐn2 解释:(1)忧: (2)崩坠:
(3)所: (4)寄:
(5)者:担忧崩塌,坠落……的地方依托,依附用在句末,表示停顿。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注音:若 亡 天中 ruòzhōng2 解释:(1)彼: (2)之:
(3)因: (4)往:
(5)晓: (6)之:
(7)耳: (8)处:
(9)若: (10)呼吸: 他助词,的于是前往告知,开 导代词,他罢了地方你呼气和吸气wú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注音: 奈何 不当坠 中伤nàidāngzhòng2解释:(1)果: (2)当:
(3)者: (4)宿:
(5)光耀:
(6)只使: (7)中伤:真的应当……的人星群发光纵使,即使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注音: 躇 步 跐 蹈 chúcǐ2解释:(1)若: (2)躇:
(3)跐: (4)终日:
(5)行止: (6)奈何:你踏踩整天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通假字身亡所寄( )
其人舍然大喜( )通“无”,没有通“释”,解除,消除◆古今异义因往晓之( )
奈何忧崩坠乎( )
充塞四虚( )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知道,懂得古义:为何,为什么 今义:怎么办古义:处 今义:空虚、虚假等若躇步跐蹈( )
其人舍然大喜( )
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你 今义:如果古义:解除、消除 今义:舍弃古义:伤害,受伤
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一词多义奈何忧崩坠乎( )
奈地坏何( )为什么拿……怎么办终日在天中行止( )
不能有所中伤( )在一定的范围内师每休舍( )
舍然大喜( )打中,击中停留;休息解除、消除◆文言句式倒装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奈地坏何?
奈何忧其坏?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开导他。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大地崩塌怎么办呢?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在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层?开端发展结局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3-6)第三部分
(7)写一个杞国人担忧天地崩坠,有人说天是聚积的气体,不用担心。开导者再次劝导,日月星宿也是气体,不会坠落;大地到处是土块,不可能塌陷。杞国人的担忧解除,皆大欢喜。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A、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B、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C、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D、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5.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从现在来看,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有理由的。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就值得我们忧虑。所以我们要“忧天”。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6.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的讲了什么事?寓意是什么? 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开导他的人认为,杞人的做法完全是庸人自扰,无根据地瞎担心。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示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对话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1)文章充分运用了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对话,“闻其声如见其人”,情节也寓于其中,《杞人忧天》主要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把杞人那种忧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对话富有个性,简洁生动。文章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和面貌,而且巧妙地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层次,有波澜,是写人记事的高明手笔。忧什么: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怎样忧:废寝食
晓人劝说:奈何忧崩、奈何忧坏
结果:大喜杞人忧天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拓展创新滚滚浓烟遮天蔽日这里整天都笼罩在烟雾当中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河边的萝卜也枯死了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水井重度污染,
难以饮用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样看待
这些忧虑的?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已身边事做起,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1.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
(1)嘴和眼的对话
(2)树和斧子。
3.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启示: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做法:
(1)避免盲从,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2)重视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力辨真伪。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示例:我同意第二种理解。忧国忧民,匹夫有责。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又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挽救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早日步入小康社会,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义不容辞地该忧地忧天了。听到讲述无,没有伤害,受伤为什么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五、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耳墨斯没有自以为贵,蚊子也没有撞上蛛网,我们又能从寓言中读出什么?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点拨:本题旨在训练同学们的改写和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