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作文】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作文】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0 16: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九上第五单元同步写作论 证 要 合 理课题阐释有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远。”他的理由是:“日出时太阳像一个车盖,正午时就像一个圆口器皿,这不是远的东西显得小而近的东西显得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他理由是“日出时十分凉爽,正午时像手伸进沸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的道理吗?”其实,两个小儿的论证都不合理,因为他们只是凭表面现象来判断,而并不懂科学道理。 一、什么是“合理论证”
先说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证明”,一般是指提出一个观点,用道理或事实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针对一个观点,用道理或事实来证明其错误,这个证明的过程就叫“论证”。论证的方法很多,有摆事实,有讲道理,有类比论证,有正反论证,平时学习中已经了解不少,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论证要合理,才能证明观点或驳到错误的观点。合理,就是论证要有道理,让人信服;论证时讲的道理要准确,事实要真实可信,说理时有逻辑性,有说服力。写作导航写作导航二、怎么做到合理论证
1、论据可信
论证离不开论据,论据主要有两个方面:道理与事实。论据的可信,要具备“四性”:即典型性、确切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尤其是前三者更为重要。典型性,就是说论据要有典型的意义,要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确切性,就是说论据要准确,不能虚假;针对性,就是说论据不是随意的,要与论点有紧密的联系,针对论点而提供。只有做到这三点,论据才真实可信。写作导航2、“事”“理”相映
写议论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和讲道理,一般来说,两者要结合使用。用事实,直接来映证观点,但有的事实,必须要加以分析诠释,所以要“讲道理”,分析出事实中所包含的道理,以证明观点。如孟子在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道理时,用了“攻城不下”“守城不得”的例子做为事实,这一事实是在战争中大量存在的。继而孟子进一步分析了如何达到“人和”,即要“得道”。这样的论证中有摆事实,有讲道理,从而得以让人信服。写作导航3、资料详实
写议论文,有时要引用资料,如科学定义、定律、公理和原理,再如名人名言。运用这样的论据论证观点,通常是为了讲道理。那么所引用的科学定义、定律、公理和原理要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是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同样,所引用的名言,是有来源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而且包含着论题内容的。比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了古代先哲的语言,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习作实练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曾说过:“我们绝不可能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永远只能继续把旧的生活过下去。”
原作文
过好旧的生活
人从一出生便开始了新的生活,若是想重新开始生活,是绝无可能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我们只需要坦然接受,把握好生活的节奏就足够了。
有些人遇到苦难,总是吵吵嚷嚷想要开始新的生活,想要忘却一切。但在我看来,苦难是一剂良药,我们何不将其藏在心底,坚固自己的心墙呢?与其开始新的生活,何不迎接旧生活的挑战呢?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伊姆雷所说:“我们绝不可能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永远只能继续把旧的生活过下去。”难道昨天剩下的工作今天就不用做完吗?我们每天都在继续旧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人生的苦难才有意义。习作实练二十几岁的史铁生本应如雄鹰般展翅,可上天却残忍地夺去他的双腿,他也曾沮丧过,可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他在从地坛中体悟到生命的真谛后幡然醒悟,转而投身写作。失去的不可能再回来,想要重新开始也无可能。此时,倒不如坦然面对,既然痛苦已经无可避免,
我们就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把旧的生活过下去并且过好。
村上春树曾说:“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要把握自己的节奏。”生活中,“节奏”应当是很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节奏,才能把生活过得有条不紊。
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的甘地,少年丧父,年轻时开办律师事务所屡遭挫折,从政后为了抗击英国殖民者而身陷囹圄,但无论何种磨难,都无法改变他争取“印度自治”的决心。虽然最终他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本人也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但是这份直面苦难,历经坎坷依旧执着于信仰的精神,值得称颂。
“过好旧的生活”这个词看上去很简单,可当你真正处于压力与苦难之中时,便会感受到生活是痛苦的,你会想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那些痛苦会始终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可若是你坦然接受,咬着牙继续把旧的生活过下去,说不定,前路会是一片光明。既然无法开始新的生活,何不想个法子过好旧的生活,让生活的苦难变成永远难忘的回忆呢?习作实练“病症”分析
材料中“新的生活”和“旧的生活”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前句“不可能开始新生活”是指无论何时,我们的生活总是和之前有着密切关系;后句“把旧的生活过下去”,则告诉我们,生活永远是过去的反复,本质从未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讨论两个方面:无论世界的发展多么日新月异,生活永远不可能跳出原有的轨道,所谓的新生活,都是旧生活的一种发展;我们当下所过的生活,无论在表现形式上和过去是多么不同,其生活的本质并未改变。故文章立意的时候,应尽量向文明、文化的传承,习俗、传统的延续,乡土、故情的绵延等方面靠拢。
所以,该篇文章属于部分偏题作文,审题不当,大部分内容揭示的是苦难与坚持的关系,没有谈到新旧生活的联系,思路略显混乱,首尾处只是简单地“贴标签”,文中所举事例也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佳作展评作文升格
传统与创新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晨刚一开门,文质彬彬的观众便向英武殿、延禧宫发足狂奔。正午骄阳胜火,逶迤长蛇阵六七个小时的守候,只为了向《伯远帖》《游春图》或《清明上河图》张望致敬。
每一位观众的眼眸,都闪动着敬畏、欣喜且小心翼翼的光芒——这投注于文化高山的敬畏之光,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或将成为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一盏盏路灯。文化是一派浩瀚而亘古不变的巨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从源头出发,秉承传统,才不会使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秦代程邈创隶书时根据传统篆书的书写方式,化繁为简,在传统的基础上使汉字书写更为简便。隶书之所以在秦汉流行,不仅仅是因为程邈勇于创新,也是因为他坚持传统。试想,如果没有篆体字,隶书还会出现吗?在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坚守一份传统之心,并并且敢于创新,才能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之久远。 然而,层出不穷的创新似乎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也许,你只需动动手指便能知晓世
界各地的新闻;又或者,只要你一个指令,便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代你劳动。放眼望去,我们总会觉得这个世界少了点什么,一味地创新使我们与传统的坚守之心渐行渐远……创新是现代社会的标签,我们需要创新,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让传统的精神与血液流淌于社会的角角落落。
故宫一角,几所僻静的院子里隐居着一位位文物修复师。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人仍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仅是修复师,更是艺术家,他们坚持传统、敬畏传统,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融入这一件件文物当中,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那就好好对待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
【最佳借鉴点】
经过升格以后的文章,审题准确了,论证合理了,立意也颇高,能就“传统与创新”辨证分析说理;同时所涉及的内容,呈现出专题化、小众化素材积累的效应,个人风格较为明显;论据能很好地论证中心论点,无论是事例的列举还是名言的引用都非常贴切,道理分析也比较到位。佳作展评本课主要讲写议论文“论证要合理”的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了什么是“论证”和“论证合理”的含义,然后学习了“论据可信”“‘事’‘理’相映”“资料详实”等论证合理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强化了学习内容。最后所要强调的是,写议论文,要做到“论证合理”,尽量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而少用推理演绎的方法来进行论证,因为摆事实最有说服力,讲道理能使观点让人更明白。本课总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