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1.2修改模型 教学设计
课题
修改模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
2.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影响。
3.了解膨胀的宇宙,增长见识。
4.探索火星之旅,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
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影响。
2.了解膨胀的宇宙,增长见识。
3.探索火星之旅,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
探探:有人说,这个太阳系模型太简单了。
究究:地球公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奇奇:我们要修改一下模型。
妙妙:我们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
计划与组织:
模型修改计划
目的:修改太阳系模型
分工:探探、究究搜集太阳系的资料;奇奇、妙妙专门研究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步骤:
1.查找有关太阳系的资料,特别是有关地球公转的资料,根据资料找出模型的不足之处。
2.准备工具与材料。
3.再次动手修改模型,再次与同学们交流。
探究奇妙小组
9月6日
内容导入:
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不断膨胀的宇宙
3. 火星探索之旅
认真听讲,回想课前内容、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查询资料
(1)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讲方位时,用"四面八方"来描述,也叫"地方",用来描述空间。
(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地圆说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之后哥伦布、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3)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地心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4)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5)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大爆炸宇宙学说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方的仙后座。仙后座主要由5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
(7)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8)北极星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北极星是野外活动、古代航海的一个很重要方向标识。北极星象征着忠诚、坚定、执着和永远的守护。
(9)天体系统
(10)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可见,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更不在宇宙中心。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星际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11)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1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一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天
引起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
引起的现象:四季的产生
四季星空
春天:狮子座
夏天:天蝎座
秋天:仙后座
冬天:猎户座
太阳系八大行星资料表
不断膨胀的宇宙
今天,多数人相信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而去。这说明到目前为止,宇宙还在继续膨胀。
探索火星之旅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第四。
除地球以外,还没有哪颗行星像火星这样让地球人着迷。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
赤道半径:3397千米
质量:6.4185×1023千克
自转周期:24.6229小时
与地球的最近距离:5.45×107千米
与地球的最近距离:4.013×108千米
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后来“奥德赛”“火星快车”等火星探测器,通过空间监控装置,间接发现了火星极地存在大量的冰冻水为人类寻找“第二居所”提供了可能。
2004年,“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在地球上又掀起了一波“火星热潮”。
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回忆预习内容,思考哪些资料事该被删除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白昼夜和四季的成因,认识宇宙更多的知识。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白昼夜和四季的成因,认识宇宙更多的知识,可修改完善宇宙模型。
课堂练习
刚刚搜集的资料有哪些是错误的、应该被去除的?
4.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膨胀的宇宙吧!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动手实践。
让学生开动思维,结合实际生活思考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1:查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更多知识,了解其产生了哪些影响,与同学交流。
作业2:查找关于八大行星的更多资料,充分了解太阳系。
学生注意观察,把科学延伸到生活中。
帮助理解、巩固课本内容,了解更多。
课堂小结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影响,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四季的成因
了解宇宙的膨胀
开启火星之旅,了解更多关于火星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修改模型》练习
一、填空
1. 地球的(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的( )形成了四季。
2. 地球自转是地球一直绕( )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3. 地球公转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 )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
4. 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方的( )。其主要由5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
二、判断
1. 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
2.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
3. 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更不在宇宙中心。( )
4. 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
5. 八大行星中木星的已知卫星数目最多。( )
6. 八大行星中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地球自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是怎么产生的?
写出几种你知道的星座。
《修改模型》答案
一、填空
1. 自转 公转
2. 自转轴 1天
3. 太阳 1年
4. 仙后座 W
二、判断
1. 错
2. 对
3. 对
4. 对
5. 对
6. 错
三、简答题
2. 答: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角有关。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3. 答:(答案仅供参考,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天蝎座、仙后座、狮子座、大熊座、猎户座。
课件37张PPT。修改模型大象版科学 五年级上新知导入新知导入计划与组织模型修改计划
目的:修改太阳系模型
分工:探探、究究搜集太阳系的资料;奇奇、妙妙专门研究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步骤:
1.查找有关太阳系的资料,特别是有关地球公转的资料,根据资料找出模型的不足之处。
2.准备工具与材料。
3.再次动手修改模型,再次与同学们交流。
探究奇妙小组
9月6日
新知导入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不断膨胀的宇宙
3. 火星探索之旅 新知讲解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讲方位时,用"四面八方"来描述,也叫"地方",用来描述空间。资料卡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新知讲解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地圆说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之后哥伦布、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资料卡新知讲解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地心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资料卡新知讲解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资料卡新知讲解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之大爆炸宇宙学说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资料卡新知讲解
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方的仙后座。仙后座主要由5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资料卡二、星座新知讲解
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
古代中国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资料卡新知讲解
北极星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北极星是野外活动、古代航海的一个很重要方向标识。北极星象征着忠诚、坚定、执着和永远的守护。资料卡新知讲解资料卡三、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恒星系地球月球新知讲解资料卡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可见,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更不在宇宙中心。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星际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四、太阳系新知讲解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资料卡五、地球公转课堂练习搜集整理资料时,对那些过时、重复、错误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刚刚搜集的资料有哪些是错误的、应该被去除的?1. 地心说: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所有星球围绕地球运转。 2.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周期为1年,轨道形状为椭圆。3. 仙后座主要由5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W ”。4.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更不在宇宙中心。 对对对错新知讲解地球的自转新知讲解地球的公转新知讲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新知讲解四季星空新知讲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资料表(小组探究)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金星也叫“启明星”、 “长庚星”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土星被称为克洛诺斯星、镇星或填星新知讲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资料表(小组探究)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天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课堂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准备好材料,一起动手完善模型吧。材料:大白纸/彩笔/剪刀/胶水/橡皮泥/牙签/细绳/沙粒......课堂练习木星1天1年木星水星海王星课堂练习介绍搜集的资料,展示研究的成果,并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四季的成因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角有关。秋季哪个星座最耀眼?仙后座地球的卫星有几个?是什么?1个,月亮新知讲解不断膨胀的宇宙 今天,多数人相信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而去。这说明到目前为止,宇宙还在继续膨胀。
课堂练习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膨胀的宇宙吧!材料:气球/彩笔/皮筋......
活动提示:
1. 用彩笔在一个吹得较小的气球上标出若干个小点,这些小点代表宇宙中的星系,其中一个代表银河系。
2. 把气球吹大,观察这些星系之间的距离所发生的变化。
3. 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绘图等形式描述不断膨胀的宇宙。
拓展提高探索火星之旅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第四。
除地球以外,还没有哪颗行星像火星这样让地球人着迷。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拓展提高探索火星之旅赤道半径:3397千米
质量:6.4185×1023千克
自转周期:24.6229小时
与地球的最近距离:5.45×107千米
与地球的最近距离:4.013×108千米
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拓展提高探索火星之旅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后来“奥德赛”“火星快车”等火星探测器,通过空间监控装置,间接发现了火星极地存在大量的冰冻水为人类寻找“第二居所”提供了可能。拓展提高2004年,“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在地球上又掀起了一波“火星热潮”。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作业1:查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更多知识,了解其产生了哪些影响,与同学交流。
作业2:查找关于八大行星的更多资料,充分了解太阳系。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