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学科竞赛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学科竞赛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1 08:3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2、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推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4、《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5、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 ②白瓷 ③青瓷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颂扬的是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民族政策开明
7、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8、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悲”的是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9、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0、“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
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12、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13、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
14、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a、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15、“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7、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8、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
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 良好基础。
22、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23.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2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阵香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黄巾起义将领的著名诗句。
25、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元。
26、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力劝皇帝亲征,之后辽与宋议和,这次辽宋盟约称为澶渊之盟;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时,双方以长江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 ; 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8、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 》,这幅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有吴带当风,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的代表作是《 》
29.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 的制度。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三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材料一反映了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分)
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1分)
(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感想。(2分)
(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理由。(1分)
3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材料二:右图

(2)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瓷器分别叫什么?(2分)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分)
3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________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2分)
探究二 经济篇(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2分)
探究三 文化篇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2分)
探究四 启示篇(4)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出卷人:沈国英 审阅:李冬 3.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