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古典诗歌泊秦淮17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2.体会诗歌的意境。1.背诵默写诗歌。(重点)(难点)来自《点拨》 杜牧(803—852),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豪放疏朗,尤善七言绝
句,其所作《阿房宫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著有《樊川文集》。 来自《点拨》 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南京,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一如既往。诗人夜泊秦淮河,借眼前景,抒现实忧,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部分来自《点拨》 词类活用
夜泊秦淮近酒家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名句积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导思1.请描述这首诗为我们描写的画面。画面导思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感关键词:
泊秦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泊秦淮》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笼:笼罩。
商女: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江:这里指秦淮河。长江以南,无论水的大小,口语都称为江。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后主陈叔宝所作艳曲之一,其辞轻荡,而其意甚哀,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注释: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时分小船泊在秦淮河上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们不懂得亡国的悲和恨,隔着秦淮河还在吟唱《玉树后庭花》。译文: 部分来自《点拨》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 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 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意境。1.部分来自《点拨》“犹”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答案】
形象地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 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忧愤。
2.部分来自《点拨》【难点探究】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凄迷景象
(写景、叙事) 情景交融
借古讽今 愤慨忧虑
(抒情) 《泊秦淮》写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家歌女演唱
《玉树后庭花》,联想到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情景交融,借古讽今。
全诗景、事、情、意熔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意蕴深邃。题临安邸[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