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2.如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该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射时琼脂块甲和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如左表所示,该实验说明( )
琼脂块
收集到的生长素相对量
黑暗
单侧光照
甲
21
33
乙
79
67
A.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通过甲处向下运输
B.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
C.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
D.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特发现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
B.生长素在进行极性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
C.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受基因组的控制
D.2,4﹣D是一种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激素
4.植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尿液中发现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将其排出体外
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5.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
6.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图乙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mol/L)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可能均能生根且生根状况基本相同
7.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曲线,正确的是( )
A.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d
B.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C.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8.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侧光导致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从而表现向光弯曲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9.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
A.乙烯利 B.萘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
10.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长有约10片叶的杨树苗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细胞分裂素施用量
(g/1.5L营养液)
叶绿素总量
(mg/g)
叶绿素a/b
气孔阻力
(cm/s)
净光合速率(24h)(μmol/m2?s)
甲组
0
1.637
2.083
0.362
7.40
乙组
0.5
1.816
1.703
0.392
7.50
丙组
1.0
2.259
1.811
0.241
8.24
丁组
3.0
2.138
1.732
0.382
7.97
A.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分裂素可使叶绿素总量增加,从而促进光反应的进行
B.细胞分裂素使叶绿素a/b降低,可能对叶绿素b的合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C.细胞分裂素可通过改变气孔阻力控制CO2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D.从实验数据可知,细胞分裂素随浓度增大,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先促进后起抑制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用于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得到的
C.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可运往侧芽,增加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促进侧芽生长
D.若少年儿童食用经乙烯催熟的水果,会导致性早熟
12.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中不含糖类
B.硝化细菌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生物
D.硝化细菌与小麦的代谢类型一样,但是所利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13.切叶蚁寻找植物的花和叶,将它们切割成小片,用来培养供其食用的真菌。菌圃通过特定的方式建立:首先,切叶蚁清除花朵和叶上的污垢和异物并移走外来的杂菌;其次,咀嚼植物以破坏掉叶表面的蜡质层;第三,进行真菌菌丝移植;第四,分泌特殊的酶以分解含氮的蛋白质。而真菌能把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切叶蚁能消化吸收的其他糖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切叶蚁以真菌为食而间接从植物获取能量
B.真菌与外来的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切叶蚁能够选择性的养殖真菌
D.真菌是初级消费者,切叶蚁是次级消费者
1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15.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B.乙为浆细胞,可由成熟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C.物质M为抗原,由甲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给乙细胞
D.物质M为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乙细胞的增殖、分化
16.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17.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18.某同学做了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B.单侧光照能够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C.生长素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生理作用
D.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9.实验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光合色素时,可采用纸层析的方法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提取
B.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索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插条上芽的数量应相等
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2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
2,4﹣D浓度(mol/L)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生根平均值
2.0
3.8
7.2
9.4
15.1
20.3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枝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枝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赤霉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如表所示.
表1 自然光条件下10:00测定指标
赤霉素浓度(mg/L)
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叶绿素含量(mg chl?gFW﹣1)
气孔相对开放度(%)
胞间CO2浓度(μmol mol﹣1)
0
14.17
2.84
59
177.10
20
14.21
2.89
74
169.56
40
15.51
3.30
84
151.38
60
13.76
2.69
51
182.19
表2
赤霉素浓度(mg/L)
光补偿点(lx)
光饱和点(lx)
0
69.15
1371
20
24.42
1422
40
24.38
1630
60
52.91
1525
(注:光补偿点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请分析回答:
(1)表1中60mg/L赤霉素处理组光合速率小于其他组的限制因素 (填“是”或“不是”)胞间CO2浓度.由表1可知,植物光合速率对赤霉素浓度反应规律是 ,其反应的生理原因最可能是改变 ,从而改变光合速率.
(2)表2的自变量有赤霉素浓度和 ,由表2可知,赤霉素能 ,还能提高 ,从而提高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用范围.其实,赤霉素还可以促进 (填器官)的生长,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22.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2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 性,低浓度能 生长,高浓度能 生长。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 。
24.如表为不同生长素浓度溶液对某植物离体器官生长影响的结果统计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离
生长素溶液浓度c/mol﹣L
体器官
10﹣10
10﹣8
10﹣6
10﹣4
102
根
促进
﹣
抑制
抑制
抑制
芽
﹣
促进
抑制
抑制
抑制
茎
﹣
﹣
﹣
促进
抑制
(1)从表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 特点,这种生理特点与 、 有关.(2)请判断生长素浓度为10﹣8时该离体植物的根的生长情况可能是 .
(3)在此基础上欲探究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请简述实验的基本思路 .
(4)在农业实践中,为了促进植物根茎的生长,并不直接采用生长素而是采用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最可能的原因是 .
25.根据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插条生根的生理效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在沙枣叶芽刚刚开始萌动时,剪下健壮、无病虫害的沙枣枝条,截成20cm长的小段.
②将每小段形态学的上端用石蜡封住剪口,下端剪成斜面,将其分成若干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溶液浸泡其下端,以自来水作为对照.
③浸泡9小时后,将插条插到实验田中,然后在不同时期观察沙枣插条的发芽、生长情况,并统计其成活率,结果见下表:
植物激素
对照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浓度(rag/L)
0
0.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处理插条数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活株数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成活率
22
0
0
47
31
43
39
55
46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具有抑制沙枣生根的作用,而 对沙枣插条生根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为使插条成活率最高,最好使用 处理插条.
(2)这一实例同时表明,同一种植物激素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6.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控。如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黄豆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表三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表三
编号
1
2
3
4
5
6
7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0(清水)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平均根长(cm)
2.2
2.8
3.6
4.8
6.3
5.0
3.1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实质是 。
(2)如果黄豆幼苗己经表现出向光性,则向光性出现的原因是 ;通过一定方法测得黄豆幼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为 。
(3)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表现为 作用,图一的结果说明 。
(4)请在表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在浓度 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
②取长势、长度等生理状况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平均分为5组,并编号。
③分别用 的上述配制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玫瑰插条相同时间。
④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并 。
27.五角枫常作为园林绿化树种,但是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不易萌发.为探究五角枫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部位及作用效果,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与试剂:同年白菜种子若干,五角枫的果皮、种皮、胚,蒸馏水,甲醇,培养皿,吸水纸,恒温培养箱等.(注:已知五角枫种子发芽抑制物质不溶于蒸馏水,溶于一定浓度的甲醇.)
实验步骤:
(1)取若干饱满度、大小相同的白菜种子,随机均分成 组,每组l00粒.
(2)分别取等量的五角枫果皮、种皮、胚,研磨粉碎后分别制成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再将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分别稀释,得到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
(3)分别用 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浸泡各组白菜种子,12小时后,放人25℃恒温培养箱培养.
(4)72小时后,观察并统计白菜种子的 .
实验结果:数据统计与处理见图.五角枫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 .
② .
③发芽抑制物质被稀释后作用减弱.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8.某同学分别按表进行五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酵母菌培养液
有氧与无氧、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C
正确操作获得的叶绿体色素深绿色滤液
层析液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D
生长状况相同的多组葡萄枝条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
插条的生根情况
E
马蛔虫受精卵
永久装片等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上述五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 (填实验组别字母).
(2)A组实验中,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和物质分别是 .
(3)B组实验能否达到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目的? .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修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C组实验所得结果发现,滤纸条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偏浅,最可能的原因是 .
(5)某同学进行D组实验时,观察发现,浓度为X与浓度为Y的2,4﹣D溶液作用的两组插条的生根情况基本相同,已知X<Y,则浓度为Y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是 (促进/抑制/无影响).
(6)做E组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如图视野图象,图中a~e细胞的分裂顺序是 .观察的细胞中,染色体呈紫色,可见,制作该装片时使用的染色剂是 .
29.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1)根尖是植株生长素合成的中心,生长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也具有 现象.
(2)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 有关.
(3)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种类较多,其中 是较为关键的.
(4)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理由是 .
30.Ⅰ.科学家在研究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嫁接类型用表示),并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 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 (A/B/C)。
(2)嫁接株中 (含有/不含)I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素必须通过 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3)研究者将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进行嫁接,预测该组合A部位侧芽的生长状况是 。
Ⅱ.如图示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A错误;
B、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C正确;
D、d若果只转动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D错误。
【答案】:C。
2.【解答】解;A、生长素不只是仅由胚芽鞘顶端通过甲处向下运输,也可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A错误;
B、根据表格中数据不能说明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B错误;
C、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含量没有差异,C错误;
D、甲在黑暗和单侧光照的情况下,生长素的含量不同,可推知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D正确。
【答案】:D。
3.【解答】解:A、温特发现了生长素,但并没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A错误;
B、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ATP,B错误;
C、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原因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含受环境影响,C正确;
D、2,4﹣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以不是植物激素,D错误。
【答案】:C。
4.【解答】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植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尿液中发现提取的,说明人体尿液中有生长素,但是不能说明是人体合成的,A错误;
B、人体内的实际上是来自食物,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人体缺乏相应的分解生长素的酶,所以人体无法分解生长素,又随尿液排出了体外,B正确;
C、生长素是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植物激素,人体无法合成,是由食物进入人体,而后排出的,C错误;
D、由人教版的课本可知确实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了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D错误。
【答案】:B。
5.【解答】解:A、据图信息,营养素处理后,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实验结果相同,都几乎不生根,说明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A正确;
B、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无叶枝条实验结果无变化(与营养素处理),有叶枝条实验结果显著,B错误;
C、单独营养素处理后,几乎不生根,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C错误;
D、综合实验现象,可说明叶片可能产生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而不是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D错误。
【答案】:A。
6.【解答】解:A、图甲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图乙的根具有向地性,也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A正确
B、图乙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具有抑制作用,此点浓度应大于10﹣8(mol/L),B正确;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能向B段极性运输,也能横向运输,C错误;
D、如果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都是促进作用,并且促进效果相当的话,处理插条可能均能生根且生根状况基本相同,D正确;
【答案】:C。
7.【解答】解:A、将植物体水平放置,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比远地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那么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图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d>近地侧生长素浓度c,所以错误)。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大,所以,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表现为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表现为促进作用,进而根表现为向地性,A项错误;
B、因为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应是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B项错误;
C、在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运输浓度,即a浓度(向光侧)<b浓度(背光侧),由于生长素对背光侧的促进作用大一些,背光侧生长的快,从而表现为向光性,但由于背光侧生长的快于向光侧,故背光侧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应短于向光侧,C项错误;
D、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甚至杀死双子叶杂草,所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D项正确。
【答案】:D。
8.【解答】解:A、单侧光下,植物茎部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生长作用强,故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A正确;
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B正确;
C、喷施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能疏花疏果,C错误;
D、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两重性引起顶端优势有关,D正确。
【答案】:C。
9.【解答】解:ABD、乙烯利、萘乙酸、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BD错误;
C、吲哚丁酸是生长素的一种,属于植物激素,C正确。
【答案】:C。
10.【解答】解:A、与对照组(甲组)相比,施用细胞分裂素的叶片,叶绿素总量增加,从而促进了光反应的进行,A正确;
B、与对照组(甲组)相比,细胞分裂素使叶绿素a/b降低,可能对叶绿素b的合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或降低了叶绿素a的合成,B正确;
C、乙组(丁组)与对照组(甲组)相比,细胞分裂素可通过改变气孔阻力控制CO2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正确;
D、从图中不能得出抑制,因为细胞分裂素浓度为3.0时比0时净光合作用大,D错误。
【答案】:D。
11.【解答】解:A、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用一定浓度的2,4﹣D 可以用于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A正确;
B、三倍体无子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的,B错误;
C、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可运往侧芽,增加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抑制了侧芽生长,C错误;
D、儿童性成熟是受到性激素的调节的,而乙烯利不能表现出性激素的功能,也不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因此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D错误。
【答案】:A。
12.【解答】解:A、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糖类,A错误;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没有有性生殖方式,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B错误;
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细胞核,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
D、硝化细菌和小麦的新陈代谢类型都是自养养需氧型,但是所利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小麦利用的是光能,硝化细菌利用的能量是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D正确。
【答案】:D。
13.【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真菌能把叶中的纤维素转化为切叶蚁能消化吸收的其他糖类”,说明切叶蚁以真菌为食而间接从植物获取能量,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切叶蚁寻找植物的花和叶,将它们切割成小片,用来培养供其食用的真菌”,在此之前“清除花朵和叶上的污垢和异物并移走外来的杂菌”,说明真菌与外来的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切叶蚁寻找植物的花和叶,将它们切割成小片,用来培养供其食用的真菌”,可“进行真菌菌丝移植”,说明切叶蚁能够选择性的养殖真菌,C正确;
D、切叶蚁和真菌是分解者,D错误。
【答案】:D。
14.【解答】解: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B错误;
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
D、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
【答案】:C。
15.【解答】解:A、体液免疫中涉及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B细跑、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通过产生物质作用于另一种淋巴细胞的是T细胞,其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因此甲为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
B、乙为B细胞,由骨髄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
C、物质M是淋巴因子,物质N是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摄取、处理抗原的是吞噬细胞,C错误;
D、物质M是淋巴因子,其作用于乙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D正确。
【答案】:D。
16.【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A正确;
B、根和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B错误;
C、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C正确;
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D正确。
【答案】:B。
17.【解答】解:植物茎在地球表面上生长的方向性,是由地球的重力引起的。地球的引力使得生长素在植物茎的近地侧分布相对多一些,在背地侧分布相对少一些。由于茎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较高,近地侧多一些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使近地侧细胞伸长得快一些,从而使茎背地生长。
【答案】:B。
18.【解答】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中没有体现,A错误;
B、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图中没有尖端,且胚芽鞘是直立生长,所以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
C、由于胚芽鞘直立生长了,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D、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
【答案】:C。
19.【解答】解:A、在研究光合色素时,可采用纸层析的方法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A错误;
B、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索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插条上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插条上芽的数量应相等,B正确;
C、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糖体,C错误;
D、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减数分裂已经完成,不能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错误。
【答案】:B。
20.【解答】解:A、从表格分析可知,没有体现2,4﹣D 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不能确定最适浓度,A错误;
B、表中可以看出,以2,4﹣D溶液浓度为0作为对照组,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B正确;
C、表中没有浓度能体现2,4﹣D 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C错误;
D、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答案】: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解答】解:(1)表1中60mg/L赤霉素处理组光合速率小于其他组,而胞间CO2浓度大于其他组,说明的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是胞间CO2浓度.由表1可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先增加后下降,说明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光合作用,高浓度的赤霉素则抑制光合作用,其反应的生理原因最可能是叶绿素的合成改变,导致光合速率也随之改变.
(2)分析表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赤霉素浓度和光照强度.与赤霉素浓度“0”相比,赤霉素能降低光补偿点,还能提高光饱和点,从而提高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用范围.此外赤霉素还可以促进叶的生长,而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所以能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答案】:
(1)不是 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光合作用,高浓度的赤霉素则抑制光合作用 叶绿素的合成
(2)光照强度 降低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叶
22.【解答】解:(1)由图可知,促进植物根、茎的最适宜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4mol/L,10﹣4mol/L对根来讲是抑制作用.
(2)根据图形分析可知,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抑制、促进、促进.
(3)B点位于X轴上,对茎的生长效应应为无影响即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4)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越小,说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越大,因此,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答案】:(1)10﹣4 抑制 (2)抑制、促进、促进(3)无影响(4)茎、芽、根
23.【解答】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低浓度能促进生长,高浓度能抑制生长。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答案】:两重性 促进 抑制 极性运输 顶端优势
24.【解答】解:(1)据表格显示,不同生长素即可促进该植物生长,也可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同的器官作用不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作用效果不同.
(2)生长素浓度为10﹣10c/mol﹣L时,对该离体植物的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为10﹣6c/mol﹣L时,对该离体植物的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那么,生长素浓度为10﹣8时该离体植物的根的生长情况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促进或抑制).
(3)据表中信息可知,当生长素浓度在10﹣8c/mol﹣L时,促进芽的生长,当浓度为10﹣6c/mol﹣L时,抑制芽的生长.如果欲探究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需要在10﹣8~10﹣6浓度之间设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培养植物的芽,观察芽的生长情况.
(4)植物体内有分解生长素的酶,而没有分解生长素类似物的酶,用生长素类似物的药效比较持久,因此采用生长素而是采用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
【答案】:
(1)两重性 器官 浓度
(2)促进、也可能是抑制(促进或抑制)
(3)在10﹣8~10﹣6浓度之间设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培养植物的芽,观察芽的生长情况
(4)植物体内有分解生长素的酶,而没有分解生长素类似物的酶,用生长素类似物的药效比较持久
25.【解答】解:(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0.05rag/L和0.1rag/L赤霉素浸泡的插条成活株数和成活率均下降,说明0.05rag/L和0.1rag/L赤霉素具有抑制沙枣生根的作用;用0.05rag/L和0.1rag/L细胞分裂素浸泡的插条成活株数和成活率均升高,说明0.05rag/L和0.1rag/L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沙枣生根的作用;用0.05rag/L和0.1rag/L吲哚乙酸浸泡的插条成活株数和成活率均升高,说明0.05rag/L和0.1rag/L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沙枣生根的作用;用0.05rag/L和0.1rag/L吲哚丁酸浸泡的插条成活株数和成活率均升高,说明0.05rag/L和0.1rag/L吲哚丁酸具有促进沙枣生根的作用;且0.05rag/L的吲哚丁酸处理的插条成活率最高.
(2)0.05rag/L的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促进沙枣花插条生根的作用大于0.1rag/L,这说明同一种植物激素不同浓度对植物的作用也不一样;植物激素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答案】:(1)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 吲哚丁酸
(2)不同浓度,对植物生长(插条生根)的影响不同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6.【解答】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实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2)向光性出现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所以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 小于2m大于m。
(3)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子的萌发,而赤霉素的含量不断升高,说明该激素促进种子萌发,这说明这两种激素相同拮抗;图一结果说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4)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10﹣8mol/L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10﹣10﹣10﹣6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每组30株,编号;
③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答案】:
(1)吲哚乙酸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2)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小于2m大于m
(3)拮抗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4)①在浓度10﹣10﹣10﹣6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或:配制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9 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的5组生长素溶液。)
③等量且适量
④计算平均值
27.【解答】解:(1)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五角枫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部位及作用效果,实验材料有五角枫的果皮、种皮、胚,需要配置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共15组,用其处理白菜种子,测其发芽率,故取若干饱满度、大小相同的白菜种子,随机均分成15组,每组l00粒.
(2)分别取等量的五角枫果皮、种皮、胚,研磨粉碎后分别制成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再将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分别稀释,得到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
(3)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遵循等量性原则,故分别用等量的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浸泡各组白菜种子,12小时后,放人25℃恒温培养箱培养.
(4)实验的因变量是种子的发芽率,故72小时后,观察并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根据柱形图可知:五角枫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五角枫果皮中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种皮和种胚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②种皮中抑制剂含量大于种胚(或种皮提取物效果强于胚的提取物);
③发芽抑制物质被稀释后作用减弱.
【答案】:(1)15组 (3)等量的 (4)发芽率
分析结果:
①五角枫果皮中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种皮和种胚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②种皮中抑制剂含量大于种胚(或种皮提取物效果强于胚的提取物)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8.【解答】解:(1)鉴定脂肪实验中,若观察的是子叶切片中的脂肪,则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显微镜.探究酵母菌培养液呼吸类型时,在试管中进行,不需要使用显微镜;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探究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试管中进行,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因此,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A、E.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3)酵母菌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能释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B组实验不能达到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类型的目的.观察内容应改为“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4)C组实验所得结果发现,滤纸条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偏浅,最可能的原因是画色素滤液细线的次数过少.
(5)某同学进行D组实验时,观察发现,浓度为X与浓度为Y的2,4﹣D溶液作用的两组插条的生根情况基本相同,已知X<Y,则浓度为Y的2,4﹣D溶液能促进插条生根.(6)做E组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如图视野图象,图中a~e细胞的分裂顺序是b间期、e前期、a中期、c后期和d末期.龙胆紫能使染色体呈紫色,利于染色体的观察.
【答案】:
(1)A、E
(2)橘黄色、脂肪
(3)不能 观察内容改为“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4)画色素滤液细线的次数过少
(5)促进
(6)beacd 龙胆紫
29.【解答】解:(1)由题意知,根尖产生生长素向侧根周围运输,侧根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根尖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这种现象是根的顶端优势.
(2)由题图曲线可知,IAA对脱落相对速率的大小与IAA的浓度和IAA的施用部位有关.
(3)细胞壁和中胶层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在脱落过程中关键的两种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4)由表格信息可知,与用清水处理的对照组相比,a、b、c、d、e浓度都高,因此都起促进作用,不能体现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答案】:
(1)顶端优势
(2)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4)否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30.【解答】解:Ⅰ.(1)据乙图分析,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枝条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与野生型(W)植株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W)植株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与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测量的是枝条长度,可预测SL运输的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
(2)嫁接株是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组合体,含有I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生长素会使植物体出现顶端优势,但是该植物体不能合成SL,可能这说明生长索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3)研究者将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由于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因此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
Ⅱ.甲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供应块的生长素能运输到接受块,因此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乙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接受块中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D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
Ⅰ(1)抑制 C
(2)含有 SL
(3)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 不会明显生长
Ⅱ向左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