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9-11 20: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 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 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 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 石油是“清洁燃料”
C. 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D. 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酸碱中和反应
C. 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D. 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5.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8.“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 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9.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以下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
A. 提倡使用私家车
B. 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C. 绿化先行,富美漳州
D. 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
10.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能分解
B. 纸不是可燃物
C. 没有和氧气接触
D.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12.煤的大量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各项可能是因为煤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后果是(  )(1)温室效应(2)二氧化硫气体产生的酸雨(3)碳氢化合物的排放(4)臭氧空洞.
A. (1)(2)
B. (1)(2)(3)
C. (1)(2)(4)
D. (1)(2)(3)(4)
13.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 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 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4.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
16.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甲烷、氢气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作用。
17.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______.当雨水的pH______5.6(填“>”、“<”或“=”)时,就被称为酸雨。
(2)化石燃料——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人们尽可能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做燃料.天然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3)在汽油中掺入一定量乙醇制成乙醇汽油,燃烧时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控制变量法是很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与野炊有关的问题:
(1)野炊时同学们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铁锅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请回答下列问题:(1)治理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二者发生反应转化成无毒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3)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常见的燃烧是指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2.北京市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1)图1中公交车使用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是2008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中,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3)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是:硼(B)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C2H5OH)与汽油(主要成分以C8H18表示)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通常可燃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越高,燃烧产生的CO越多,则相同条件下,乙醇和汽油分别燃烧时,产生CO较多的是________;为了减少乙醇汽油燃烧产生的CO,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任写一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沼气、风能是可再生能源。
2.【答案】C
【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储存量已越来越少,所以A错误;
B、目前的大气污染基本都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所以石油不是清洁能源;
C、石油是一种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正确;
D、石油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例如塑料等制品原材料都来源于石油,错误。
3.【答案】C
【解析】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A是错误的;
B.白磷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着火点,通入空气后也不会燃烧,B错误;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
D.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错误。
4.【答案】D
【解析】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放热的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放热;
C.镁和稀盐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D.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
5.【答案】C
【解析】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6.【答案】A
【解析】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7.【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8.【答案】C
【解析】根据“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选项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是低碳生活;B选项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C选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与低碳生活无关;D选项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故答案选择C。
9.【答案】A
【解析】所谓的绿色生活,就是指消耗较少的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者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植树造林、利用太阳能、拆除养殖场,都符合绿色生活的标准。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含碳燃烧的使用量,不低碳、不绿色,A错误。
10.【答案】A
【解析】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CO+2NO=2CO2+N2,反应前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两个N原子,构成了单质N2,故B正确;C、反应前为4分子,反应后为3分子,所以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D、尾气中的CO和NO是有毒的,反应后的CO2和N2是无毒无害的,故D正确。此题选A。
11.【答案】D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没有燃烧,安然无恙,说明纸船没有完全具备燃烧的条件,纸船是可燃物,又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只能是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使纸船达不到它的着火点。
12.【答案】A
【解析】煤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能够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是汽油等燃烧的不完全造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与煤的大量燃烧无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也与煤的燃烧无关。
13.【答案】C
【解析】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也不会燃烧。
14.【答案】C
【解析】C.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所以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
15.【答案】B
【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6.【答案】(1)检验纯度  (2)温度  (3)一氧化碳  (4)乳化 
【解析】(1)所有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高温甚至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7.【答案】(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雨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2)空气;燃气;
(3)C2H5OH+3O22CO2+3H2O;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的PH小于7;其pH约为5.6,而酸雨是pH小于5.6的与水;
(2)天然气不完全燃烧而产生黑烟,如果调大空气的量(增加氧气的量)或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天然气充分燃烧,可以减少黑烟的产生,对环保有一定好处;
(3)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18.【答案】(1)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4)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答案】(1)B (2)枯树枝太满,使“灶”缺乏氧气,不能完全燃烧,所以“灶火”燃烧不足,产生很多浓烟 (3)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导热性;(2)“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会导致氧气不足,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3)用水把火熄灭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0.【答案】
(2)吸附性
(3)SO2+Ca(OH)2═CaSO3↓+H2O
【解析】(1)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
(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3)S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水。
21.【答案】可燃物; 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解反应
【解析】常见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2.【答案】(1)甲烷 CH4+2O2CO2+2H2O
(2)2H2+O22H2O 不能廉价地制取氢气(或不能安全地贮存氢气)
(3)2B+6H2O2B(OH)3+3H2
(4)汽油 增加空气的量等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能源的推广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二是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
(3)硼(B)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6H2O2B(OH)3+3H2
(4)汽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所以汽油燃烧产生的CO多,为了减少CO的产生,增加空气的量,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