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5 古诗两首R 四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也称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庐山中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林木葱茏,气候宜人,山中多悬崖峭壁、清泉飞瀑,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其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五老峰、含鄱口等。1996年12月,庐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题西林壁
[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者简介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写,书写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认不清
因为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诗意: 从正面看庐山山峰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角度: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启示: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抬
头
仰
望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观察、认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写景
悟理横看——侧看
远——近——高——低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卜算子·咏梅》《诉衷情》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豚:猪肉。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莫:不要。腊酒:腊月酿的过年酒。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意:山峦重叠,溪水曲折,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不料柳暗花明之处又一村。豁然开朗,村舍俨然。疑:怀疑。暗:暗淡。 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句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华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游山西村热情好客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绝处逢生莫笑
留客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拓展延伸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背诵今天学习的两首诗。
2.根据两首诗的诗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