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加点字注音:
瘫( )痪 捶( )打 仿膳( ) 憔悴 ( ) 侍弄( )
诀别( )淡雅( )
2.词语解释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覆,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雁阵(yàn) 昏迷(hūn)
B.沉寂(jì) 憔悴(cuì) 诀别(jué)
C.絮叨(xù) 侍弄(sì) 淡雅(yǎ)
D.烂漫(màn) 高洁(jié) 敏感(mǐn)
4.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5. 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瘫痪:比喻机构、交通等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D.黄色的花淡雅。(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6. 下列动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______。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______;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不,我不去!”我狠命地______这两条可恨的腿……
A.暴怒无常 砸碎 摔 捶打
B.暴跳如雷 砸碎 扔 捶击
C.暴怒无常 砸破 摔 捶打
D.暴跳如雷 砸破 扔 捶击
7.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8. 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9.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0.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11.综合性学习: 2018年母亲节到来之际,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不超过20字。
(2)班主任倡导同学们在闲暇时给妈妈发一条祝福短信,请将你的短信内容写在下边。(30字左右)
课内短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秋天的怀念
???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她出 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标题中的“秋天”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句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2、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13、赏析下列句子语言,并简要分析(3分)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从描写的角度)
答:??????????????????????????
14、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4分)
答:?????????????????????????????
?
?
三.课外短文阅读: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6.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
17.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答:???????????
18.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19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3分)
答:???????????
21.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答:??????????
?
?
?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1.加点字注音
瘫( )痪 捶( )打 仿膳( ) 憔悴 ( ) 侍弄( )
诀别( )淡雅( )
瘫(tān)痪 捶(chuí)打 仿膳(shàn) 憔悴 (qiáo cuì) 侍弄(shì)
诀别(jué) 淡雅(yǎ)
2.词语解释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覆,____________。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底朝上翻过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雁阵(yàn) 昏迷(hūn)
B.沉寂(jì) 憔悴(cuì) 诀别(jué)
C.絮叨(xù) 侍弄(sì) 淡雅(yǎ)
D.烂漫(màn) 高洁(jié) 敏感(mǐn)
C【解析】C项“侍”读shì。
4.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B
【解析】A项爆—暴;C项复—覆;D项竞—竟。
5. 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瘫痪:比喻机构、交通等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D.黄色的花淡雅。(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A
【解析】A项“瘫痪”此处意为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6. 下列动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______。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______;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不,我不去!”我狠命地______这两条可恨的腿……
A.暴怒无常 砸碎 摔 捶打
B.暴跳如雷 砸碎 扔 捶击
C.暴怒无常 砸破 摔 捶打
D.暴跳如雷 砸破 扔 捶击
A
7.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憔悴”写出了母亲病情的严重;“央求般的神色”写出了母亲在“我”多次拒绝她推“我”到北海看菊花的提议后,内心的焦虑。从这一神态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住哭声”这一系列动作是母亲对“我”捶打两条腿的迅速而本能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心疼、关爱;语言描写则是母亲对“我”的安慰与鼓励。
8. 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B
9.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10.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示例1: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
示例2:读书,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3: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
11.综合性学习: 2018年母亲节到来之际,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不超过20字。
示范: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2)班主任倡导同学们在闲暇时给妈妈发一条祝福短信,请将你的短信内容写在下边。(30字左右)
示例:妈妈,您辛苦了!祝愿妈妈青春永驻,工作顺利,笑口常开!
课内短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秋天的怀念
???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她出 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标题中的“秋天”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句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2、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13、赏析下列句子语言,并简要分析(3分)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从描写的角度)
答:??????????????????????????
14、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4分)
答:?????????????????????????????
?
答案:
10、(4分) (答对任何一个都给2分)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1、(4分)(答对任何一个给2分)。
(1)衬托“我”孤独、痛苦的心情(2分);
(2)象征“我”的生命也如这树叶一样凋零(2分);
(3)为下文母亲挡住落叶做了铺垫(2分);
(4)渲染了悲凉 伤感的气氛(2分)。
12、(3分)C
13、(3分)这里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修辞各0.5分),『体现了母亲体现了母亲忍着巨大病痛(1分),却盼望儿子能通过看菊能早日摆脱阴影的心理(1分),这蕴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这里答对其中两点就给2分。
14、(4分、答对一点给2分)
(1)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借菊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
(3)菊花象征美好的生活, 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三.课外短文阅读: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6.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 _???、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
17.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答:???????????
18.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19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3分)
答:???????????
21.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答:??????????
??
答案:
16.扒香椿???吃香椿????说明:本题2分。?
17.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说明:本题4分。?
18.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说明:本题3分。?
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说明:本题4分。?
20.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说明:本题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21.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说明:本题4分
?
?
?
课件32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伟大
乐观
新知导入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明确课题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析精彩词句,体会母爱的崇高。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瘫痪( ) 憔悴( )
诀别( ) 捶打( )
仿膳( ) 淡雅( )
翻来覆去( )tān huànqiáo cuìjuéchuíshànyǎfù字 音 字 形检查预习侍弄: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经营照管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形容说话啰嗦,唠叨。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理解词语走近作者史铁生
(1951—2010) 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1972年患病回北京住院,双腿瘫痪。1978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在轮椅上坚持创作不懈。
主要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集《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作品。 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速读课文,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方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新知讲解初读感知 概括内容:4本文的线索是: 看花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
第三部分.6自然段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春天看花未看成。我不去。写我对母亲的怀念。妹妹陪我去看花。秋天看花心已懂。写母亲去世前的事。母亲不能陪我去看花。秋天看花未成行,母亲去世了。给本文分段,梳理结构。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一、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第1节)
二、在病危那天,母亲想方设法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花。(第2节)
三、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第5节)
四、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概括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2.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3.听到母亲提议去看菊花——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品读第一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暴怒无常 品读第三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 央求般的神色。——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比我还敏感。“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子 深入细读,理解中心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菊花?“我”有什么样的表现?
文中母亲几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为什么母亲要带我去看菊花?”
在最后一节,描写菊花有什么作用?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不,我不去什么时候?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我”有什么样的表现? 母亲几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为什么母亲要带我去看菊花? 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的活着。 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 菊花象征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也表明“我们”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描写菊花用来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和怀念,揭示了文章主旨。
结尾重复母亲的话,表明我们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应该勇敢的面对现实,热爱生命,顽强生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比手法的运用:
慈爱、乐观、坚强、无私。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然后分析。研读课文
察言观色,感受母爱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品味“悄悄”,“偷偷”)母爱是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2.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品味“扑”,“抓’’,“忍”)
母爱是执着
是坚强
是生死相依……
动作 语言 神态描写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爱是
细心的呵护挡住的是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 4.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母爱是细心,是宽容请以“母爱是……”说一段话升华情感 细说母爱母爱是周六的晚上妈妈在校门口寻找我的目光……
母爱是周日的凌晨四点半妈妈为我捧出的香喷喷的热汤面……如果有人问我母爱是什么,我会说……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课堂总结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而且展示了作者对苦难历程的生命感悟。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以“我的母亲”为题,选取你最熟悉的生活片段,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作 业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