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学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学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2 09:5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复习

整合一 战争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战争
时间
列强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国、法国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整合二 条约篇——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特权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在京驻兵权、划定使馆界
其他
五口通商(广福厦宁上)
开放商埠(沙重苏杭)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归纳
(1)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三大条约都涉及的内容是赔款,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3)突出特征: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③《辛丑条约》:体现出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整合三 探索篇——不同阶层的探索之路
阶层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时间
1851—1864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1898年
人物
洪秀全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2017·淮安]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2017·新疆]“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4.[2017·安徽]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5.[2017·泰安]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6.[2017·龙东]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6·安徽节选]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
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他是____________。
8.[2016·安徽节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近代民用工业。(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洋务派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答出两个即可,2分)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2分)
10.2017·安徽节选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4分)
1.A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是希望通过“师夷长技”以“自强”,A项符合题意。B项词汇在新文化运动中频繁出现,C项词汇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项词汇是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中的观点。
2.C [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据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从军”“19世纪末”“民族英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民族英雄是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率领全舰官兵同日本舰队英勇激战,最后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4.D [解析]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
5.B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随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请求光绪帝变法图强,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6.D [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7.邓世昌
8.× “民用”改为“军事”。
9.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等。(任答两个即可)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0.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合适的土壤”: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