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被收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该单元四篇课文均为现代诗歌,其中前三课是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诗歌。这首抒情长诗是本单元唯一的叙事性很强的诗歌,它塑造了大堰河这个特定的形象;它的语言理解难度不大,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没有时代隔膜,容易理解。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根据学生的现状,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需要2课时
课前师生需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三、关于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环节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三题)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
第一层次(1——3段):怀念
第二层次(4——8段):眷恋
第三层次(9——11段):控诉
第四愦危?2、13段):赞美
【环节三、?研读诗歌第一二节】
1、1----2节指名朗读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5、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试答。
【环节四、?研读诗歌第三四节】
1、下面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2、朗读第四节,整节一个大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3、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5、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6、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7、第四节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创作的典型是什么?它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幅面貌和许多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许多人,即表现统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别林斯基评《现代人》)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课件27张PPT。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艾青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
“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大堰河之墓学习别样的抒情方式理清诗歌的情节内容触景生情探究“呈给你紫色的灵魂”读第1-3节,思考:
1.这三节主要写了关于大堰河的那些内容?
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景?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的境况。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追怀 痛悼)大堰河生前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大堰河死后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 赞颂 讴歌)
(呼告)( 眷恋 感激)( 同情 诅咒)叙事抒情为大堰河建立个人档案?姓名:大堰河?
属相:牛(勤劳/任劳任怨);马(任劳任怨的代表);猪(任人宰割)(只要有理就行)。?
血型:O型,比较普遍,奉献型。?
身高:160CM以上,经常劳动锻炼了;150CM以上,生活的重压,营养不良。?
体重:47KG?生活不好,不会很胖。?
身体状况:健康,能干那么多活;不健康,40岁就含泪去了。?
生命中最得意的事:有乳儿——我。?
人生信条:为了儿子,甘愿为牛为马;笑对人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本诗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小结: 诗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诗人与普通人不同,就在于诗人能把某种感觉变成艺术,变成诗。艾青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谱写了一曲献给大堰河的赞歌。
作业: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高中作文周计划1《坚硬的荒原》。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大堰河——我的保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苦难而又温馨的母爱!
伟大而又深沉的母爱!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正面描写)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运用想象,感知形象。(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侧面描写)
(4)注意细节描写搭好灶火后尝过熟饭后放好酱碗后补好破衣后包扎伤手后掐死虱子后拾起鸡蛋后抱
抚摸拍去炭灰后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
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母子情深扣住人物的动作 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家火 钵雕花家具含着笑洗衣 洗菜切菜喂猪烧肉晒麦纯朴宽厚 勤劳善良的大堰河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扣住人物的神态深爱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扣住人物的心理“紫色的灵魂”:
1、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2、紫色是伤痕、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
大堰河一生劳苦,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探究“呈给你紫色的灵魂”主题思想: 这首抒情长诗,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的美好品质,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苏联〕别林斯基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寻 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细节描写等表现方法。
二、作者连线
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从事创作活动。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其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抗战时期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三、背景探寻
漫天雪舞,狱中抒情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四、文体知识
自由诗
自由诗是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 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他的《草叶集》就是用自由诗体的形式写的。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艾青的许多诗歌,长短不拘,形式不论,属于自由诗的范畴。
五、归纳整理
1.字音
①大堰河(yàn) ②火钵(bō) ③忸怩不安(ní)
④咒语(zhòu) ⑤荆棘(jīng) ⑥天伦之乐(lún)
⑦炖肉(dùn) ⑧叱骂(chì)
2.字形
3.词语
(1)熟识·熟悉
【辨析】 熟识:对某人相识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多用于具体的人或有形的物。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既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
【运用】 ①他从事金融业近十年,对美国资本市场及其运作非常________。
②这次是和________的老朋友合作,他心里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答案 ①熟悉 ②熟识
(2)抚育·养育
【辨析】 抚育:照料培育,使用范围广。养育:抚养和教育,一般用于人。
【运用】 ①防治病虫害是幼苗________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经常检查,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防治。
②父母________子女固然是责任,但子女孝敬父母更是理所应当。
答案 ①抚育 ②养育
4.成语
(1)天伦之乐:指父母子女,团聚一堂,融融洽洽的乐趣。
(2)忸怩不安:指羞愧或不大方。
一、合作探究
1.第10段写了大堰河的殡葬,请分析诗人运用大量数量词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也含着对大堰河深沉的悼念与歉疚,诗人强烈的情感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2.“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三句对表达主题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加广泛了,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3.作者刻画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在此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一些意象,写出了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诗人是如何运用联想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起。开头写到“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另外“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诗人描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5.这首诗第12小节中说“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抽象的灵魂却有了具体的颜色,增强了诗意。那么,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选“紫色”来修饰“灵魂”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如“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微,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观点二: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的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为“紫色的灵魂”。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一、百变素材
1.珍视亲情,关爱父母
大堰河,养育了诗人艾青;农民,养育了全社会。农村种地的农民,生产了社会生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财富;城里的农民工则在最艰苦但又不可或缺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一样的贫穷,生命卑微如野草;他们一样的善良,胸襟宽广如大地。没有他们,社会将不再完整,文明也将消失部分的光彩。艾青怀着感激的心情,对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发出了深情热烈的赞美,我们也应该发自肺腑地对农民——社会的母亲,献上我们真诚的感谢和真心的尊重。
2.大爱无疆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他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的爱,不只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也正是这种大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大爱无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是明证。天灾撕扯着全国人民的心,揪紧了世界人民的心,人们的爱心化作一致的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类的大爱洒遍汶川、玉树的山山水水,滋润着受难者的心。天灾不足畏。大爱给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有首歌唱得好:“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正是爱天下人的大爱的力量。
二、技法学习
细节描写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巧妙地运用触动人心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抒情效果。 例如本诗第四节“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等8个感人细节为读者真实地展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第七节连用6个“她含着笑”的感人细节具体描写了大堰河做帮佣的劳动情景,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也写出了她为养家而付出的艰辛。正是有了这些动人情景和精彩的细节描写,大堰河的形象才愈发鲜明,呼之欲出,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所以我们要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迁移运用
阅读诗歌《实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瓶说,我价值一千把铁锤
铁锤说,我打碎了一百个陶瓶
匠人说,我做了一千把铁锤
伟人说,我杀了一百个匠人
铁锤说,我还打死了一个伟人
陶瓶说,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人的骨灰
任选诗中的两种对象,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陶瓶与铁锤的对话”“匠人与伟人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要求:对话与《实话》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
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想象合理,对话内容围绕一个中心。运用细节描写,如各自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和语气等。语言流畅,描写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陶瓶与铁锤的对话
陶瓶对着立在角落里的铁锤说:“喂,铁锤,你可晓得,我的价值啊,是一千把铁锤!”看着陶瓶轻佻的样子铁锤鄙夷地说:“是吗?可我早已打碎了一百个像你这样的陶瓶。”陶瓶一惊,不甘心地说:“你看我曲线玲珑,身姿曼妙。你要是有我千分之一的美貌,也不至于……”“够了够了,我一抡胳膊就打死了一个伟人,你就只能搔首弄姿,小样!”“嘿,可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人的骨灰呢。”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妄自尊大的人,往往华而不实。”屋子里顿时一片安静。
三、考点链接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如大堰河)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己)。《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抒情诗的突出特点,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的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诗中主题的表达,诗人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来实现的。
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
(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
【答题步骤】
①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
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答题套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个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同步演练]中第8题。
四、悦读心赏
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早期创作的最优秀的诗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诗中主人公“大堰河”是一位曾经养育过诗人的农村妇女。在诗篇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大堰河”这样一位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大堰河出身贫寒,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童养媳。尽管大堰河出身卑微,但她却像许许多多劳动妇女一样,身上有着勤劳、宽厚、无私、善良的美德。她和养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却爱他“如爱自己的儿子般”。每天辛勤劳作之后,她总要把养子抱在怀里,慈爱地“抚摸”。当她的乳汁流干,养子被亲生父母领回家时,她是那样依恋不舍。以后,在每个年节里,她总要为养子做米花糖,为的是养子能悄悄地来到她身边,叫她一声“妈”。她还把养子画的大红大绿的画儿,“贴在灶边的墙上”,为的是“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心里还有一个梦,那就是有朝一日“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尽管大堰河的这个美丽的梦“不能对人说”,她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经死了”,但是这梦,却表现出了大堰河对乳儿深深的爱。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赞美了大堰河善良无私的品格。作品在讴歌大堰河善良无私品格的同时,还以极其忧伤的笔墨讲述了大堰河艰难的生活遭遇。大堰河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既要做饭、缝补,又要照料丈夫和孩子。为了生活,当她的乳汁流尽以后,她又来到地主家当佣人,替主人洗衣、做饭、喂猪、晒谷,终年劳碌。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质朴的她却没有怨言,她总是“含着笑”去承受生活的重压。最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摧残了她的健康,使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死得很凄惨,她的“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一副四块钱的薄棺,“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她就“含泪的去了”。更不幸的是,她死后,她的家境更加破败,她的丈夫不久也死去了,五个儿子,有的死了,活着的仍在贫困中挣扎。作品通过对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描绘,展现了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命运。
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如写大堰河“年节里”,为了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以及她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等,这些笔墨抓住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人物举止和物象,既使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又突出了大堰河对乳儿细致入微的爱。再有,作品写大堰河的葬礼,抓住“棺材”“稻草”“纸钱灰”等生活中平凡而富有特征的物象描写,几笔便勾勒出了大堰河葬礼的草率、凄凉。这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真切地传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