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矢量的运算法则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难点,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找寻物理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增强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教材通过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的复习,得出准确表示力的方法,为规律的得出提供依据。接着通过生活实例给学生渗透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与替代的思想,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激发学生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兴趣,进行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得出规律,为下一节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设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题:力的等效和替代21世纪教育网
设计者 学校: 姓名: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正确作出力的图示,并理解力的等效与替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课标的细化要求:1、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图示法,并能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与等效替代的关系(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2、能力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培养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2)实验方案的设计(3)概念较抽象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力的特征,但对力的图示还未牢固掌握,特别是标度的选择,因此要在复习提问中加以强调。而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都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应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高中刚刚接触到矢量概念,在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可能有困难,应适当降低探究的难度,重在探究过程的体验。
教学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刻度尺、三角板、图钉(五个)
设计思想 教学主线设计 复习提问,引入课题→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新概念→讨论与交流,强化知识→规律的猜想和实验设计→实验与探究,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误差分析→小结
教学媒体设计 (1)教师的教具:台式电脑、投影屏幕、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刻度尺(2)学生的学具:分组用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提问引入: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有哪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力?3、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不同?(画图说明) 回答: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 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能更准确的表示出力;画力的图示前必须要选标度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初中已学过,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而以提问方式为主线,层层深入
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和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F F1 F2 观察并回答:两次作用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都是提起一桶水,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次人对水桶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1) (2) 电脑展示图片: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images./images/article/20070817/upload_515f19e8_114713dc25a__8000_00005938.BMP" \* MERGEFORMATINET
2、引入概念:(1)合力与分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从作用效果相同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电脑展示图片:
3、对学生所举例子进行归纳和说明,并回忆初中学过的马德堡半球 讨论与交流:生活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images./images/article/20070817/upload_515f19e8_114713dc25a__8000_00005973.BMP" \* MERGEFORMATINET
4、猜想与假设:既然合力与分力可以替代,那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说出你的猜想 (1)合力总大于分力 (2)合力就是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3)合力大小比两个分力的数值之和小些的某个值
5、设计实验,正式猜想利用每张实验台上备有实验仪器,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利用备有的实验仪器进行设计,说明实验步骤 利用电脑展示,结合学生的设计进行归纳说明
6、实验与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实验与探究:利用每张实验台都备有一套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刻度尺、三角板、图钉(五个),根据设计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力的方向,画力的图示,找寻规律。
7、得出结论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2-3组实验绘制出的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8,小结:(1)合力与分力(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构成平行四边形 对照自己的图形,加以修改,找出误差原因。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2-3组实验绘制出的图形 HYPERLINK "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images./images/article/20070817/upload__5e45b0de_1146df2ae2b__7fff_00007793.BMP" \* MERGEFORMATINET
教学监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力的图示、合力与分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课堂表现看,学生对生活实例有较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猜想与假设;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本节课设置了《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教学调查,能较好地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满意程度,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旧。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下列问题:1.设计实验能力欠缺,设计出的实验方案漏动较多。2.学生的作图能力不够,或不敢大胆实践,有个别组未能完成实验。
w.w.w.21世纪教育网.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