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单元基础测试卷-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单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3单元基础测试卷-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单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2 14:58:30

文档简介

第3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轻捷(jié) 争执(zhí) 珊瑚(shuān) 俯视(fǔ)
B.倘若(tǎng) 蝉蜕(duì) 惭愧(kuì) 枉然(wǎng)
C.鉴赏(jiàn) 悔恨(huǐ) 尴尬(ɡān) 和蔼(ǎi)
D.恭敬(gōng) 书塾(shǔ) 企盼(qǐ) 诅咒(zǔ)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云霄 感慨 难堪 诅咒
B.搓捻 啄食 畅销 依恋
C.渊博 激荡 自卑 抵达
D.淋漓 淀开 奥秘 惨淡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七(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6.名著填空。(2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 》。
7.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
(1)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 , 。”
8.综合性学习(8分)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2分)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
(2)广告陷阱。(4分)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D.蚊香——默默无蚊( )
(3)赏评广告。(2分)
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填空。(2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3)人不堪其忧。(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4.请你就第九章谈谈你的体会。(2分)
(二)(13分)
“骈枝”的苦恼
余显斌
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十分难看。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惊叫道:“呀,你咋长了6根手指哎?”
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
那时,他才9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疼。
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中,从不伸出来。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总是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
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的,把满天幸福四处张扬。
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笑着,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完道:“我们师生都在这儿傻乐着,别人看见了,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她的笑不为别的,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
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了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的笔从作业的上面斜斜地划到下边,写的那个字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他望着她,噘着嘴很不高兴地问道:“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
她指着那个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悄悄伸出手,拿着个指甲剪,准备修剪指甲。她看见了,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他嘛。
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他走了后门儿,照顾你的。”
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的赞美,一颗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也笑了一下。
渐渐地,他也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到操场,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不小心,一脚踢在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疼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疼,自己绝对不会疼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悄悄地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疼。不过,她又轻声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着头,满是同情地望着她,还有她槐花一样洁净的微笑。
她仍是笑笑的,转过身走了。
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竟然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
他想,与她相比,自己要幸福多了,仅仅是多了一根手指,为什么不向她学,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面对自己的不同。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时,她没有到。谈着往事,当学有所成的他谈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根本没装假肢,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上面青了一块,很疼很疼的,她甚至流了泪。
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也就成了整个宿舍女生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的眼前又一次出现她的样子,还有她清亮的笑。
15.他的“十分自卑”具体表现在何处?文章以写他的自卑开篇,有何作用?(3分)
16.结合下面的提示,选用文中的“二字词语”梳理“他”初中阶段的心理变化。(3分)
________——生气——________——同情——________
17.品读结尾画线句,联系全文分析“他热泪盈眶”的原因。(3分)
18.文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三)(15分)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理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老太太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你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9.选文第④~?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2分)
冷漠怀疑——A ——B ——心悦诚服
20.选文第⑦段和第?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
第一个“妙事”: 。
第二个“妙事”: 。
21.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2分)
22.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
24.以“我的________(老师、同学、父母……)”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只能补充人物);(2)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第3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轻捷(jié) 争执(zhí) 珊瑚(shuān) 俯视(fǔ)
B.倘若(tǎng) 蝉蜕(duì) 惭愧(kuì) 枉然(wǎng)
C.鉴赏(jiàn) 悔恨(huǐ) 尴尬(ɡān) 和蔼(ǎi)
D.恭敬(gōng) 书塾(shǔ) 企盼(qǐ) 诅咒(zǔ)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珊瑚”读作“shān”;B项“蝉蜕”读作“tuì”;D项“书塾”读作“shú”。
(2)A.欲  B.刻
C.释  D.闻
(3)示例一: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指出手法并品析,意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活动标语的能力。为了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需要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填空。(2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3)人不堪其忧。(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4.请你就第九章谈谈你的体会。(2分)
【答案】
9.大学
10.(1)(通“悦”,愉快。)
(2)(我)
(3)(忍受)
(4)(于此,在其中)
11.D
12.(1)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3.(1)C(2)A(3)B
14.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情况。学生需要平时加以积累古代的四书知识才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能力。ABC三项都是顺接连词,D项是转折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知,前几段,尤其是“他总是一个人待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三)(15分)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理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老太太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你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9.选文第④~?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2分)
冷漠怀疑——A ——B ——心悦诚服
20.选文第⑦段和第?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
第一个“妙事”: 。
第二个“妙事”: 。
21.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2分)
22.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9.A安稳平和B心悦诚服
20.第一个“妙事”:泛指美好的事。
第二个“妙事”: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21.因为种生长迅速的萝卜可以让乔治体会成功,找到自信,表现了老太太有智慧,充满爱心,教育方式巧妙。
2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学生对乔治的喜爱。
23.议论;点明中心,写出个人所经历的痛苦能转化为体会和体贴他人之心的仁慈;总结上文(过渡)。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注意题干中的“心理变化”一词,仔细阅读文章,锁定答案“?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本义,还要理解出语境义,这里第一个“妙事”:泛指美好的事。第二个“妙事”: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理解,萝卜长得快,很容易让小男孩找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表达方式有以下5种: 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很明显,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合其内容分析,点明中心,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写作(50分)
24.以“我的________(老师、同学、父母……)”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只能补充人物);(2)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
我的同学
进入初中后,我认识了很多的新同学,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新同学刘可了。
她是一个小巧的女孩,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头灰黄的头发她还有一张红红的嘴巴。 刘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在班上被老师称为“小才女”,在第二十九届艺术节中,她以他的葫芦丝《军港之夜》获得了全校三等奖。虽然在我们学校有很多人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很多人都学了葫芦丝,但是,在所有学葫芦丝的人当中,只有她才有资格获得三等奖。因为她的胆子大,有吹得很好。
刘可还是一个很热情的女生,无论别人遇到什么麻烦,只要你去找他她,她就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你解决麻烦。
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她是个勤奋的人。她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来看书,无论有多少作业,她都会比我们大家早完成,而且作业都很有质量。
她还是记性很好的女生。在家里,她也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女儿,在家,她会帮妈妈做家务,帮弟弟洗衣服,用这样的方式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她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好的安排,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计划。比如:她规定每天至少都学习20个单词,并且要能很熟练地背诵下来。语文也如此,她每天都会找些课外书来阅读,有时候,她还会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她更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每天都会坚持做十几道数学题。
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两语一数竞赛中,她也被选去参加,这正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一、认真审题,科学补题。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