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27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27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2 14:49:20

文档简介

年级

科目
历史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备 课 人
课题、课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授课班级
七(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科举制度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朱元璋视频)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后来他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探究新课
本课主要分为3个环节来进行
一、草根逆袭,成功上位
1、多媒体展示朱元璋草根逆袭,成功上位的故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朱元璋的励志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强化皇权,守成家业
(一)原因
1、设立情境:在明朝当皇帝、当官员幸福吗?
2、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和胡胡惟庸案,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引导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
把学生分成五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科举)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2)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思考: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演变?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多媒体展示《锦衣卫》视频,出示材料讨论
特务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明确厂卫制度的目的、职能、特点、作用。
思考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何作用?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5)、科举组
1、(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答题标准。
答案提示: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行文格式和目的)根据教材找出八股取士的行文格式和目的
答案提示:八股文;加强思想控制
3、解读史料,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对比隋唐时期和明朝科举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三、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1、(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板书设计:
课件27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01
草根逆袭
成功上位○ 性别:男
○ 民族:汉
○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
○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主要经历:
1328——1352年 放牛,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撞钟
1352——1368年 造反
草根明太祖○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
○ 职业:皇帝
○主要经历:
1368——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1368年 应天(南京)朱元璋的励志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02
强化皇权守成家业在明朝当皇帝、当官员幸福吗?皇帝担心官员忧心
皇权永固
性命前程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朱元璋的烦恼结合材料和教材,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行省制度有何利弊?利:加强中央集权
弊: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结合材料和教材,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胡惟庸案:包括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原因:元朝的灭亡是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作用: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改革官制
地方措施
中央使行省权利分散;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民政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中央措施
作用:皇帝直接掌管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内阁设立内阁(明成祖时),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皇帝六部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改革官制废丞相,权分六部秦始皇唐 朝明太祖
群相
废相
独相
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演变相权被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作用: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改革官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强化皇权。军事措施大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 厂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厂卫制度“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目 的:职 能:特 点:作 用: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厂卫制度思考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何作用?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出题内容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八股取士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八股取士行文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八股文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八股取士目的加强思想控制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对我国的 、 、 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思想科技文化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后果(局限性)1)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2)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强化皇权,守成家业之八股取士对比隋唐时期和明朝科举制度有何不同?废丞相和中书省废行省设三司厂卫特务机构政治中央地方特务锦衣卫东厂按察司 (民政)
按察司 (刑狱)
都司 (军事)明朝强化皇权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府中、左、右、前、后八股取士 四书五经军事思想03
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之农业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花 生甘薯向日葵马铃薯玉米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苏绣明代青花扁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之手工业(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徽州民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之商业明朝经济的发展引进推广新农作物棉织业丝织业制瓷业商贸城市 商帮从南方推广到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北京 南京晋商 徽商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草根逆袭
成功上位强化皇权
守成家业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改革官制厂卫制度八股取士农业手工业商业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