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的四季》课件+教学设计(幻灯片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雨的四季》课件+教学设计(幻灯片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2 15:30:43

文档简介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解决字词。2.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旁批。4.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5.借助《春》和《济南的冬天》中学习到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
学生和内容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本文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自读课文,要在落实本课目标的同时,还要对第一课和第二课的方法加以落实。
教学方法设计:采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把自读的感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来解决书中旁批。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花秋月,流云细雨,碧川烟草,还有江南的梅子黄时雨,都是文人笔下的常客。当代诗人刘湛秋尤其爱雨,更著有散文名篇《雨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一读。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本课生字。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三、二读。1.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雨?2.每个角度的雨都有什么特点?分组到前面板书雨的特点。四、三读。自主阅读并小组讨论,解决书上旁批。五、四读。品味语句。让学生通过《春》和《济南的冬天》中学习到品味语句的方法来体会本文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六、作业。1.在文中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来品味其表达效果。2.仔细观察北国化了妆的雨,感受吉林雾凇惊为天人的仙姿,借鉴课文当中的方法,来描写家乡,描写雾凇,并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七、身边的语文。1.推荐阅读:刘湛秋《雪》,罗兰《雨的乐章》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旅游卫视的《有多远走多远》。3.关注与景物描写有关的公益广告。 (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板书设计(可选)雨的四季刘湛秋春? 娇艳? 明媚夏? 热烈? 粗犷秋? 端庄? 沉静冬? 自然? 平静
资源应用方法:贴近学生生活、从文本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创新点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语文,从身边发现语文
教学反思(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分析)首先,纵观。纵观即纵观全局。要讲授《雨的四季》这节课,就要把这篇课文放在这个单元去备课,把单元放在整册书去备课,把整册书放在初中全六册去备课。甚至我还从在小学执教的一些兄弟校的教师们那取经,了解了学生们在小学的时候大概接触过什么知识,有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有哪些是初步感知的,有哪些是没有听说过的。备这节课,我觉得先从课文入手是错误的,要先从整本教科书入手,从全局来整体感知,这节课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迁移。因为是自读课,所以这节课的知识、方法、规律都是从本单元前两节课,也就是《春》和《济南的冬天》迁移过来的,就是从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的一个转变的过程。经过第一步纵观全局和第二步迁移的过程,我认为能从前两课迁移过来的知识、方法有: 1.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 2.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景物。 3.品味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尤其是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4.用楷书正确、工整的书写字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课是学生步入初中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自读课,许多知识、方法虽然需要迁移,但是许多的阅读方法的使用、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节课,或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显著效果的。比如,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速读来回答教师设置的两个问题:“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雨;每个角度的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之所以有这一环节,因为是第一节自读课,而且学生还没有养成每遇到一篇新的文章就要先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旨在给学生一个提示,帮助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随着课时的增加,这个环节在以后的自读课将会省去,从而让学生在每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就会自主完成这些内容。再次,突出。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面面俱到,将会如蜻蜓点水,效果甚微。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学情、单元目标等来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让学生一课一得,每走一步就夯实一项,并没有把每一个需要迁移的知识、方法都注入到这节课中来。而是有针对、有重点,有突出。最后,延伸。 1.在备课之前,我认真学习了《试教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较好的把握从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要体现出差异性,重视扩展性阅读”这两点特别强调了课外延伸。其实学生和家长们都知道多积累和多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图书市场百花齐放,想选择一本好的书目其是是很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情、单元重点、课文文体等方面,向学生推荐阅读,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对学生在选择书目方面的具体的指导,还针对课上对不同文体的讲解和训练都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练习。所以我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向学生们推荐了两篇写景的散方: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和张晓风的《春之怀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旅游卫视的《有多远走多远》这档节目,细心聆听节目稿件,并关注与景物描写有关的公益广告,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鼓励学生走出去,去仔细观察北国化了妆的雨,感受吉林雾凇惊为天人的仙姿,借鉴课文当中的方法,来描写家乡,描写雾凇,并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通过这些对课程的外延,有效的利用了课程的资源,真正实现了“重视拓展性阅读”。并且可以在教学工作中,逐步开展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工作。语文课的外延不单指书目和篇目的推荐,还有阅读方法和写法的巩固和练习。在课上对方法的指导,在课后也要采用有提示性的语言,有针对性的继续巩固,以达到“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去阅读,去遨游于语文更加广阔的天地之间,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雨的四季


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来解决字词。

圈出疑难字词,把拼音标注在字词之上。
一 读
预习检测

娇媚 畅快 诱惑 粗犷

静谧 高邈 莅临 吝啬

斗笠 咄咄 淅淅沥沥
jiāo mèi
chàng kuài
yòu huò
guǎng

miǎo

lìn sè

duō duō
xī xī lì lì



1.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雨?

2.每个角度的雨都有什么特点?
二 读
三 读

再次默读课文,并展开小组讨论,来解决这四个问题。

提示:根据具体语段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来分析
四 读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这句话调动了我们的听觉器官,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生长、破土而出。作者震撼于春雨带给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生命力, 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作 业
1.在文中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2.仔细观察北国化了妆的雨,感受吉林雾凇惊为天人的仙姿,借鉴课文当中的方法,来描写家乡,描写雾凇,并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身边的语文

1.推荐阅读:刘湛秋《雪》,罗兰《雨的乐章》
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旅游卫视的《有多远走多远》。
3.关注与景物描写有关的公益广告。
《雨的四季》要点点津

1、文章描写了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又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2、雨的四季》开头的特点?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3、《雨的四季》中一些值得揣摩的语句。
《雨的四季》这篇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举几处例子,带领学生加以分析、揣摩。如如下的一些语句可以拿出来与学生一起赏析。
(1)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的成长,时期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这几句是承接上面的“……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现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而来的,突出地表现了“丰满”和“敞开”的特点。“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等关键词语都是动态的描写,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季生长的茂盛,最后又总起来以“海绵”这一比喻作结,新鲜而贴切。
(2) 当天也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句话最精彩的地方是“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的比喻,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是新奇的想象。顺此写下来,自然引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的话,这是文章写秋雨的点睛之笔。作为段首之句的“当……的时候”,表明秋天的特点,一是秋的颜色(“金黄”),二是秋的收获(“果实摇着铃铛”),为下面写秋雨做铺垫。“雨”字停顿,既有语气节奏的变化,又有加重表达的效果。
课文中值得揣摩的地方还有很多,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用词,修辞,可以多拿出些时间揣摩优美语句,训练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雨的四季》阅读答及案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4分)

春雨的特点:夏雨的特点:

秋雨的特点:冬雨的特点:

3.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3分)

4.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摘录的句子是:

表达作用是:

5.“雨”,作家笔下的爱物。同样是对雨的刻画,但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各有不同。“雨”让作家触景生情,她在《》中写下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赞美了母爱的博大。而“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那是作家老舍笔下的夏日暴雨,烘托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的痛苦。(2分)


参考答案:
1.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2分)
2.美丽、娇媚;热烈而粗犷;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4分,每答对一处1分,)
3.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3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4.例: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3分,找对句子1分,答对作用2分)
5.冰心《春水》祥子为生活所迫在暴雨下拉车(2分,前两空每空0.5分,最后一空1分,其中答出主人公祥子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