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一篇章 “暴秦无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回顾:秦始皇的“功业”。
展示:秦朝的百姓生活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shu)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论从史出:
材料一:
据统计,秦代全国总人口约为2000万,丁壮劳力约占20%,其中,修陵墓约70万,
筑长城40万,修五岭、驰道50万……合计,每年被迫服役者不下300万,几乎,举国服役!以至,男丁不足又征妇女!
问题: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秦朝的徭役繁重。
展示:
材料二:
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上缴国家。
师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秦朝的赋税沉重。
展示:
材料三:
秦朝死刑种类很多,如腰斩、车裂……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
都受牵连。
问题: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秦朝的刑法严酷。
师问:秦始皇的暴政简直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始皇再厉害也难逃一死,那么,秦始皇的继任者秦二世胡亥是个怎样的皇帝呢?
生答: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任意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埋葬秦始皇时殉葬大量宫女和修墓室的工匠。
师叙: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
【生答】:指鹿为马
视频:指鹿为马
第二篇章 “揭竿而起”
任务: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大小文字,然后完成表格:
大泽乡起义
时 间 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 陈胜、吴广
直接原因 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按律当斩
意 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他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提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唤醒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继续开展着倒秦的战争。
后继有人:
项羽:
秦末军事家,号称史上最强武将。古人评价项羽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视频:“破釜沉舟” 采用超链接的方式了解“巨鹿之战”
刘邦:
沛郡人(今江苏徐州),出身小吏,为人豁达大度,秦末起义,人称“沛公”。
公元前207年,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第三篇章 “楚汉之争”
【师导言】:秦朝灭亡了,国不可一日无主,那么,对于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都有功劳,他们该由谁来当皇帝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选择吧!有一个词语叫做“鸿门宴”就与刘邦项羽有关,哪位学生讲一讲该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师问】:在鸿门宴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答】: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论从史出:
战场之外的较量:
材料一:刘邦入咸阳后发布安民告示:百姓苦秦苛法久矣,
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同时,与百姓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盗者抵罪。
材料二: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任意杀掠,火烧秦宫,
大火三月不息……
【师问】:(合作探究)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楚汉之争中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2分钟,然后由3-4名学生代表展示个人答案)
【生答1】:(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答案)
不对。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生答2】:
(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