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诗词五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23张PPT+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1诗词五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23张PPT+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2 18:18:52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古典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1杜甫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重点)(难点)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原,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
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唐王朝军队先后收复河南、河北等地,“安史之乱”基本平定。这时,由于成都曾发生兵乱,杜甫正寄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当他突然听到大乱平定的胜利消息,又惊又喜,便写下了这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jì蓟北tì( )泪   衣cháng( )
涕裳古今异义
1.初闻涕泪满衣裳(古义:眼泪;今义:多指鼻涕)
2.却看妻子愁何在(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
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3.青春作伴好还乡(古义:春天;今义:指青年时期)
?导思1.请描述这首诗为我们描写的画面。画面导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情感关键词:
诗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剑外:指四川剑门关以南的地方。
涕泪:眼泪。涕,在这里指眼泪。
衣裳:衣古代衣指上衣;裳,指遮蔽下身的衣服。
却看:再看。却,还,再。
漫卷诗书:随意把书卷起来。漫,随便。
注释: 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我老泪纵横,沾满了衣裳。再看妻子儿女愁容不知哪里去了,我随意把书卷起来欣喜若狂。译文: 原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须:应当。
巴峡:指今重庆巴南区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湖北交界处。
襄阳:今属湖北。
注释: 青春:指春天。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白天放声歌唱应当纵情饮酒,春光美好伴随全家正好还乡。就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再向前就到了襄阳又奔向洛阳。
译文: 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思想;“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1. 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
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诗人为什么流泪??
【答案】终于可以回到家乡;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国家终于打了胜仗,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2.【难点探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字里行间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后,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时狂喜的心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中写到“初闻涕泪满衣裳”,“妻子”也无愁了,诗人甚至“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都写出了“惊喜”之情;还有“放歌”“纵酒”,想象着还乡,尤其“即从”“便下”等词,都体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闻收蓟北,涕泪沾裳闻胜利,
欲还乡,
喜悦激动颈联:放歌纵酒,青春还乡颔联:妻子无愁,欣喜若狂尾联:归心似箭,想象回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诗人突然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个捷报时,急于奔回家乡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听到捷报时的喜悦之情和归心似箭的心情。基调欢快,激情洋溢。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 四个词语,把惊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也。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