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信息窗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数学三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信息窗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2 18: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课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制作风筝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明确笔算算理。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上节课,我们走进风筝加工厂,共同解决了师傅们能否完成任务的问题,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工厂。通过预习,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一组的工人师傅正在加工风筝,阿姨说:“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
(1)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3)平均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只燕子风筝?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63÷3=
师:为什么用除法?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要求每小时做多少只,就要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所以要用除法。
自主猜想
师:想一想,63÷3等于多少呢?
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动手分一下吧。如果把63只风筝带来太麻烦了,怎么办呢?(引导生说出借助小棒。)
每人准备63根小棒,引导学生按要求摆放在右图上面圈中,然后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后,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分的过程,纠错后课件再次呈现分的过程,将课本中小棒图动态完整呈现,分后在上面大圈中留下小棒虚线图。(引导学生说清: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把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1根。两次每份共分得21根。)
算法探究,学习竖式。
师: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方法(1)想乘算除法:因为21×3=63,所以63÷3=21。
方法(2)60÷3=20,3÷3=1,20+1=21。
方法(3)竖式1???:一次除完
竖式2:



针对方法2,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针对方法3,竖式1评价点落在“没有呈现两次分的过程”上;竖式2则让学生对照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
三、梳理总结,重点训练。
师:分小棒的时候,先分6捆,再分3根;在竖式中就要先分6个十,再分3个一。先分6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2,有这样的3份,2个十乘3共分掉6个十,6减6得0,整捆正好分完;再分3个一,每份是1,在个位上商1,3乘1得3,3减3得0,单根正好分完。全部分完后,所以结果是21。(师边说边板演,引导学生思考,2为什么写在十位?1为什么写在个位?)
回顾整理竖式,第一次除表示了分6捆的过程,第二次除表示分3根的过程。
对比分析:仔细观察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看它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生发现:60÷3=20就是竖式中第一次除的过程,3÷3=1就是竖式中第二次除的过程,20+1=21就是竖式中的商。)
1.:交流时让说说竖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分析。
2.:交流时引导学生分析:先分4个十,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写在十位,2个十乘2得4个十,4减4没有了;再分8个一,8个一除以2得4个一,写在个位,4个一乘2得8,8减8等于0,全部分完,结果是24。
四、限时作业,目标检测。
55÷5 84÷4 96÷3 46÷2 80÷4










6
3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