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3 10:31:53

文档简介

第6课戊戌变法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峻形势,《马关条约》签订后,群情激愤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和主张;
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团体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4、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一: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主张:
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上书失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二:戊戌变法的发展---组织学会、创办刊物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组织学会,创办刊物,有什么作用?
通过以上方式宣传变法,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为日后维新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如:强学会也吸引了一些官僚的赞助和入会,比如,张之洞和袁世凯也捐钱。
当时,李鸿章也想捐钱两千两,遭到拒绝,因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名声太臭。
可见,当时强学会影响力之大。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2、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内容 影响
政治上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但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财税上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文化上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军事上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四:戊戌变法的结局--失败“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 戊戌六君子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
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小结
戊戌变法师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
3)顽固派实力强大;
4)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5)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6)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1、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
2、记忆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3、完成《自主学习》本节课内容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主要是指( B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放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2.19世纪末,某地因开办新式学堂、翻译外国书籍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C)

A.康熙帝 B.道光帝
C 、光绪帝 D.同治帝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3.它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其创办者是(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生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C)
A.1894年(农历申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成成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5、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廊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C)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オ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C.放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编练新式军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6、戊成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仅103天,又称“百日维新”。下列关于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成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成变法运动
D.“公车上书”为成成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合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和主张; 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团体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能力目标: 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思潮的发展过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3、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地主阶级开明派,为维护自
身的统治,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峻形势,《马关条约》签订后,群情激愤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运动“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的签订 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

新课讲授

教学目标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序幕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8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
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考试的1300余名举人上书光绪帝,。
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

教师引导进一步回答: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上书失败,却轰动了京沪。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9页,并结合图表予以解决
创办刊物,如《实务报》《国闻报》
组织学会
通过以上方式宣传变法,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为日后维新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高潮
1.组织同学们阅读教材30--31页,并回答问题:是什么事情促使光绪帝痛下决心,决定变法?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在康、梁的推动下,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2、阅读教材,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戊戌变法内容表格
类别 内容 影响
政治上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财税上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文化上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军事上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3、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事件 结局
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史称“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4、合作探究




结合图文,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小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归纳)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
3)顽固派实力强大;
4)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5)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6)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6、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序幕 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发展
创办刊物:《国闻报》《时务报》等 进步的、爱国的
政治上、经济上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高潮 戊戌变法 经济上、财税上
军事上
结局 戊戌六君子








? 课后反思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