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2)物理:7.2功(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2)物理:7.2功(同步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8-18 08: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同步试题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二节 功
【试题评价】
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A、W1>W2 B、W1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到回到原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0 B、-Fh C、-Fh D、-4Fh
有一轻绳拴了一个物体,如图所示,在悬点O以加速度a向下做减速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做功的情况是( )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负功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正功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正功,合外力做正功
重力做负功,拉力做负功,合外力做正功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
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一定不做功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
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总和等于零
如图所示,AB为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B、 C、 D、
下列哪些情况中力做的功为零( )
向上抛出一物体上升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受到的引力对卫星所做的功
汽车匀速上坡时,车厢底部对货物的支撑力对货物所做的功
汽车匀速上坡时,车厢底部摩擦力对货物所做的功
如图所示,某力F=10N作用于半径R=1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到总功应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0 B、20πJ C、10J D、20J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
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s
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a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m(g+a)s
如图所示,在加速运动的车厢中,一个人用力沿车前进的方向推车厢,已知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那么人对车厢做功的情况是( )
A、做正功 B、做负功 C、不做功 D、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在此过程中子弹钻入木块的深度为d,木块的位移为s,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子弹对木块的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sin37°=0.6,cos37°=0.8)
用起重机把重为2.0×104N的重物提高5m,第一次是匀速提升,第二次是以1m/s2加速度上升,求在两次上升过程重钢绳的拉力和重力质量各做多少功?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保持着大小为v=4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轻轻地无初速地放到皮带A处,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B之间的距离s=6m,g取10m/s2,求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功多少?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kg的铅球从离地面2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cm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通过滑轮装置将一质量是100kg的料车沿30o角的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到顶端,斜面长是4m,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各处的摩擦力,求这一过程:
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
物体的重力做的功;
物体受到的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于O点,现将小球拉至与O点等高的位置且线恰被拉直。求放手后小球摆到O点正下方的过程中:
球的重力做的功;
线的拉力做的功;
外力对小球做的总功。
参考答案21世纪教育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BCD
D
BC
B
ABC
B
-F(s+d),Fs
11、7.6J; 12、WG1=-105J,WT1=105J,WG2=-105J,WT2=1.1×105J; 13、Wf=16J; 14、Ff=2020N; 15、(1)WT=2000J,(2)WG=-2000J,(3)W总=0; 16、(1)WG=mgL(2)WT=0(3)W=WG=mgL
【错题集锦】
题号
错误原因
对错误的认识
更正方法
[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