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 习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秋高气爽
2.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3.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观测通常一天需进行2次,取平均值即可
B.气温的测定要用温度计,一般用C表示,读作度
C.一般情况,一日内的气温变化不大
D.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4.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描述中和动物与气温变化无关的是( )
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
B.冬天蛇要冬眠,一直到春天才出来活动
C.人体最舒适的气温为22度,有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
D.海参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也会选择夏眠
5.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和百叶箱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
A.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 B.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大
C.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 D.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小
7.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B.人体感觉最舒服的气温约为37℃
C.气温在低于一定数值后,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气温能够影响动物的行为
D.气温即大气温度,测量气温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8.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二、综合提升
9.读株洲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点 B.约14时
C.日出以前 D.子夜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
A.10.5℃ B.9℃
C.11.5℃ D.67.5℃
(3)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描述,与这一天株洲所处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校放暑假
C.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农民采摘春茶
10.小明进行一次气温观测实验:他用两支温度计对4月3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观测.他将一支温度计放在阳光下,另一支放在室内,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其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刻
室外温度/℃
室内温度/℃
2
7
16
4
6
16
6
5
15.5
8
9
16
10
12
18
12
18
20
14
26
21
16
22
20
18
19
19
20
15
18
22
10
17.5
24
8.5
17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室外温度波动的情况是____________.
(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最低值出现在_____.
(3)小明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两处的目的是进行_____.
《气温》 习题答案
一、基础达标
1.【答案】A.
【解析】昆明四季如春、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秋高气爽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故A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A.人体正常体温为37℃,比23℃高得多.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符合题意;
C.在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北方冬季最高气温低于0℃,平均气温应该更低.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C”,读做“摄氏度”.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一般情况下,四次测量的温度值有差别,取平均值作为日均温. 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所以夏季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4.【答案】C.
【解析】跟温度无关,跟环境心情有关
6.【答案】C.
【解析】因为太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肯定会比百叶窗内的高,因为外面的是直射.而到了夜里,温度下降,所以数值变化会小些.
7.【答案】C.
8.【答案】B.
二、综合提升
9.【答案】(1)B;(2)C;(3)D
10.【答案】(1)室外波动较大;(2)14时 6时;(3)对照
【解析】从表中能明显得出室内、室外 温度变化的情况是室外波动较大,还可以得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放两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 气温教学设计
课题
第2节 气温
单元
第2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学习
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
重点
1.知道如何描述天气概况。
2.会测量气温。
3.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
难点
1.气温的测量。
2.举例说明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什么?许多动物的行为都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天气是什么?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
观察图片,并思考、讨论
由平时见到的实际情况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天气是什么
自主学习:教材51页
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组成要素: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
常见的天气现象:刮风、下雪、下雨、高温、雷电等
思考与讨论: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夏干 电闪雷鸣
属于天气的是:阴转多云、晴空万、里和风细雨、电闪雷鸣
你知道为什么吗?
它们都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二)气温
含义
自主学习:教材51页
含义: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是大气的温度,它能告诉人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影响
气温的高低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单位:℃ 读作:摄氏度 例如:20℃
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的种类
自主完成:教材51页第三段
温度计种类
作用
普通温度计
定时测量气温
最高温度计
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最低温度计
测量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思考与讨论: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候。
气温最高值:14时左右
气温最低值:曰出前后
测量: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如何放置?
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注意:
百叶箱要离地面1.5米高;
百叶箱要朝向北面开着;
温度计要水平放置。
活 动
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时间
上午
正午
下午
温度(百叶箱内)
20℃
20℃
20℃
温度(百叶箱外)
20℃
20℃
20℃
思考与讨论:整理和比较观测所得的数据,你为什么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
(1)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减少空气流动对测温的干扰
(3)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对生命活动和人类的影响
①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
很多动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
例如:
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并伸出它的舌。
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干燥地带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
②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一方面生活: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35℃的气温时
人感到炎热难耐;0℃气温时有很冷的感觉。
拓展延伸
视频:马德里热浪滚滚
视频:气温骤降 注意保暖
另一方面:生产
各种农作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例如水稻:
水稻是喜温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2℃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最为旺盛的阶段,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好的光照条件来促进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0℃ ;开花期最适温度为30℃左右,水温过低则会延长开花期,容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从而影响产量。
例如椰子:
椰子是热带作物,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椰子要求年平均温度在24~25℃以上,温差小,才能正常开花结果,最适生长温度为26~27℃。一年中若有一个月的平均温度低于15℃,就会引起落花、落果和叶片变黄等症状。
思考与讨论
1.高温和严寒有哪些危害?
高温: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使人中暑、疲劳、烦躁和发怒,各类事故相对增多,易引起森林火灾等。
严寒:可引发农作物冻害,水面和路面结冰,
影响交通等。
2.夏天,居民家里常用哪些方法来抗高温?冬天,常用哪些方法来御寒?
夏天高温时,人们除子可以使用空调、风扇降温外,还可以在白天关紧门窗,阻挡热空气进入房间,晚上开窗通风降温等。
冬天寒冷时,除了穿着保暖的衣服外,家里常用密封门窗、生炉子、开暖气、开空调等方法来御寒。
阅读:教材53页“华氏温度”,回答问题
哪些地区的国家在生活中常用华氏温度?
欧美国家
华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将水的冰点规定为32度,将水的沸点规定为212度。其间平均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华氏度。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样的?
单位是什么?
华氏度(oF)
自学找到气温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根据图片了解
根据前面的学习思考与讨论
思考
自主学习找出什么是气温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自学在教材中找到气温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根据教材完成表格
思考与讨论
根据教材中图片了解
了解注意事项
分组进行活动
思考与讨论
除了了解教材中提到的例子,还要讨论说一说其它
的例子
观看图片及生活经验了解
观看视频
了解水稻和椰子对温度的要求
思考与讨论
阅读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直观教学
检查学生对天气根据的理解
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天气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气温的高低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根据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得出
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气温
动手得出结论
讨论发言
归纳总结
根据实例说明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
感受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视频进一步感受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水稻和椰子这两种农作物,了解各种农作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讨论分析高温和严寒都有哪些危害及人们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根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B)
A.长夏无冬 B.烈日炎炎
C.腊月寒冬 D.四季如春
2.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
B.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在22 ℃左右
C. 气温在25 ℃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
D. 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
3.气温观测一般在百叶箱中进行,其主要原因是(C)
A.防止仪器丢失
B.便于放置仪器
C.有利于遮阳及减少空气流动的干扰
D.有利于观测员的观测
4.有关气温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因为气温高
B.柑橘生长在南方是因为南方的气温年较差大
C.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墙体厚,窗子小是为了保温
D.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凝雾、结霜是因为气温降低
5.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
如何描述天气状况;
知道了如何测量气温;
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气 温
(一)天气是什么
概念
组成要素
常见的天气现象
(二)气温
含义
影响
单位
测量工具
测量
对生命活动和人类的影响
作业布置
1.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
2.复习本节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