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4观沧海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4观沧海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3 11: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结合诗人生平和作品特点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2.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方法。
3.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写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苏轼在文中称赞的是谁吗?(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诗作《观沧海》)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代表作《短歌行》《蒿里行》等。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乐府诗
乐府,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制谱采歌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这种诗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自然,句法自由多变,押韵灵活自由。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jié
dàn
sǒng zhì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zāi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来到碣石山。
水波动荡的样子。
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大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指银河
幸运到极点,唱这首歌来表达意愿。
大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运到极点,唱这首歌来表达意愿。
整首诗由哪个字来展开线索,统领全篇?

诗人由“观”写了哪些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地点、方位
实景
虚景
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景物特点。
日月、星汉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博大宽阔
水、山岛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洪波巨澜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抱负?诗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大海自比,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使描写对象更有趣味,内涵丰富。
2.虚实相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观沧海
实景
虚景
动:
借景抒情
静:
水、秋风、洪波
山岛、树木、百草
日、月、星汉
统一天下的抱负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曹操的作品。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