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苏教版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苏教版1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3 22: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
生1: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
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 L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
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
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
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
谈话: 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学生活动三
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
学生估计。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呢?沙锅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
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容量 升 L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容量和升》说课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计量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0页的例题先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教材没有用定义的方式说明容量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第11页的例题是认识升是生活中常用的容量单位,通过实验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第12页的“想想做做”,先引导学生通过对倒水过程图片的观察,借助简单推理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的大小,加深对容量含义的认识;接着通过了解生活里常见容器的容量,进一步体会升的含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最后通过简单的估计活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4.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实际意义,以有意义接受的方式构建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对1升的表象,深化体验,提升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容量为2升的饮料瓶,净含量为1升的饮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两个,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各1个,塑料盆一个、量杯一个、六个一次性杯子。滴水龙头一分钟滴下的水,等。
二、设计理念:
本课在设计时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感悟容量单位产生的需要,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构建;课中教师主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的介入,组织进入不同的活动环节。
2、注重实践操作:本课设计了多次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第一环节中设计了观察推理活动感知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第二环节设计了辨一辨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关于容量单位的意义。第三环节设计了三次倒水的活动,体验1升的多少,第四环节设计了估一估、猜一猜、算一算等环节,加深学生对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理解。

3、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课件,发挥其展示性好的特点,再现生活情境,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含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一)、理解容量的意义
1.观察法了解容量的大小:
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进而引出一个玻璃杯容量大一些、另一个玻璃杯容量小些的结果。再让学生小组内进观察准备的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进行组内交流,说说哪个容量大一些,哪个容量小一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是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体会容量的含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用倒水法比较容量的大小: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的结果会有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用倒水法比较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观察推理容量的大小:
出示三个杯子,请大家猜一猜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小。学生猜测后,课件播放倒水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学生能力各异,接着用图示进行分解,细说出推理过程,旨在让学生都能比较清楚的进行推理。最后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观察图后直接判断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利用倒水的情境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本环节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展现倒水的过程,使情境更生活化。由动态走向静态,思维力度逐渐增加。
(二)、感受容器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通过对话解读引出冷水壶的容量可以用倒满几杯水来表示。
2、由猜测老师家的冷水壶能倒满几杯水,再到用课件快速展示两次倒水过程,得到冷水壶装满水后能倒满3杯水和能倒满8杯水的不同结论,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冷水壶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得出需要有一个标准的量器来计量的需求。
3、再引出一段容量单位来历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感知容量单位的来龙去脉,暗合刚才学生的体验过程。
【设计意图】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中需要有告诉,关键是如何告诉是有艺术的”,这句话一直深刻在脑海中,本环节在教学容量单位时,就力求通过创设冷水壶能倒几杯水的问题情境,产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解决矛盾的需求,再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容量单位升和毫升,以有意义接受的方式结构容量单位。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说说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标特写,让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找出容量单位。
3、提取容量单位,引导概括容量单位一般用来计量液体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样的信息供学生选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取有用信息,不仅概括出容量单位是常用来计量液体的多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四)、感知1升的多少
1.直接告知人们是怎样规定1升有多少的。借助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建立1升的概念。
2、组织学生倒1升水活动,体验1升有多少。
3、用1升水倒进一次性杯子,看能倒几杯,最后借助一段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饮水常识与升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程观这样认为: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丰富的活动中交流。本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三次倒水的体验活动,使之对“1升有多少”有比较深刻的感知。
(五)、应用拓展
1.辨一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让学生辨别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
2.估一估:(经历三个阶段)
(1)实物估计:先估教室中的纯净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这两次估计中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寻找参照物的方法进行估计。
(2)选择性估计:给出一些数据选择容器的容量。
(3)想象估计:看图想象直接估计容量:
3.算一算:
(1)先欣赏节约用水广告短片。
(2)计算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小时一天会流失多少水,计算过后课件将五桶纯净水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从视觉上深刻感知一个关不紧水龙头带来的水浪费,体验节水的重要性。
4、说一说:出示盛有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水的杯子,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三个活动的开展都在于让学生运用1升的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容器进行判断,进一步体会升的含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算一算环节同时起到思想教育的渗透作用。最后让学生说说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的水是多少,体会到这时少量的水已经不能用升来做计量单位了,为后面学习毫升埋下伏笔。